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讲义-方剂学(第二单元),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二单元 解表剂
一、概述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是为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而设。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深入,变生他证。本类方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本类方剂相应地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及扶正解表三类。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本类方剂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3)服解表剂的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服解表剂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若表邪未尽,而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辛温解表
麻黄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三两(9g) 桂枝二两(6g) 杏仁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3g)【用法】 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经脉不通,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法。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发汗解表,又可畅行营阴以解诸痛而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以加强止咳平喘作用,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以防止麻、桂发汗太过而耗伤正气,为佐使药。
桂枝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生姜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3枚)
【用法】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染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所致。治宜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法。方中桂枝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为君药。芍药养阴益津,敛营止汗,为臣药。桂、芍等量配伍,一散一收,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生姜助桂枝散寒祛邪,兼能和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生津,并可补脾益气,二药既可增强君、臣药调和营卫之效,又能调补脾胃以充营卫生化之源,共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一为使药,调和药性。全方药虽五味,但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九味羌活汤
【方源】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防风 苍术各一两半(各9g) 细辛五分(3g) 川芎 香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一两(各6g)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治宜疏风散寒,祛湿解表,兼清里热之法。方中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兼治太阳经头痛而为君药。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祛邪,同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止头身痛而为佐药;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之弊,也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方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全方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小青龙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两(6g) 桂枝三两(9g) 半夏半升(9g) 五味子半升(6g)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风寒束表,寒饮停肺,肺失宣降所致。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法。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又可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全方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止嗽散
【方源】 《医学心悟》
【组成】 桔梗荆芥 紫菀 百部 白前各二斤(各l000g) 陈皮一斤(500g) 甘草炒,十二两(375g)
【用法】 共为末,每服6~9g,温开水或姜汤送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水煎服。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三、辛凉解表
银翘散
【方源】 《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生甘草五钱(15g)
【用法】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勿过煎,去滓温服。亦可作汤剂,加苇根(18g)水煎服,其余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外感风热,卫气被郁,肺失清肃所致。治宜疏风透表,清热解毒之法。方中重用银花、连翘为君药,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并可解毒利咽;芥穗、淡豆豉辛温发散,且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既可加强本方辛散透表之力,又无温燥伤津之弊,四药共助君药以加强解表散邪之力,同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利咽,皆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护胃安中,调和药性,合桔梗又擅止咳嗽、利咽喉,为佐使药。
桑菊饮
【方源】 《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 薄荷八分(2.5g) 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 芦根二钱(6g)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邪犯肺络,肺失宣降所致。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法。方中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 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薄荷辛凉,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复肺之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三者共为臣药。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从“辛凉微苦”立法,其配伍特点为: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四两(9g) 杏仁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半斤(18g)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配伍意义】 本方证是由外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而致。治宜辛凉透邪,清热平喘之法。方中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解肌以清热。二药一温一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石膏用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而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而以宣为主。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四、扶正解表
败毒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各三十两(各900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加生姜、薄荷各少许,水煎去滓热服。亦可作汤剂,入生姜、薄荷各少许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系正气素虚,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肺气郁闭而致。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并能祛风;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二药既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行气活血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俱为臣药。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壳苦降,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渗湿以消痰,皆为佐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方中人参亦属佐药,与甘草相配,益气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本方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相辅相成。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医学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老师联系方式:62126633-6749 专业老师QQ群:3286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