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要考点:第六章

|0·2014-07-24 13:22:33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要考点汇总,供备考2014经济师考试的考生学习。

热点专题:2014经济师报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经济师如何选专业|[每月免费课堂]

套餐推荐:"私人订制"学习方案|全程一对一|零基础VIP保过|初中级保过|超值特惠

  》》》2014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要考点汇总《《《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含义:中级经济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价值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①常住单位一般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从事经济活动在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我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居民户,不包括我国在境外投资的单位。

  ②中间投入: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含固定资产折旧。

  ③增加值:是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做“附加值”。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2)收入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产品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例题1-课后题第4题」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 )。

  A.价值形态

  B.收入形态

  C.产品形态

  D.支出形态

  E.实物形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支出法

  1、含义:

  所谓支出法,即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2、支出法GDP的构成:

  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其中:

  C??消费;

  I???投资;

  G??政府购买;

  (X-M)??净出口;

  3、教材第25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净出口: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出口是本国向国外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

  进口是本国向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例题07、08年单选」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十I十G十X

  B.GDP=C十I十G―M

  C.GDP=C十I十G十(X十M)

  D.GDP=C十I十G十(X―M)

  「答案」D

  「例题――07年多选」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消费支出

  B.固定资产投资

  C.净出口

  D.营业盈余

  E.政府购买

  「答案」ABCE

  (二)收入法

  1、含义:

  收入法下,国内生产总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的收入。从企业角度来看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成本,是生产要素的收入,所以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有时又称为要素成本法。

  2、GDP的构成:

  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3、第25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

  (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物质形式的劳动报酬。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及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3)固定资产折旧:反应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4)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例题――07年单选」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B.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C.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统计误差

  D.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答案」D

  第二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含义:

  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

  为了分析简便起见,不考虑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资本设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当不考虑资本设备折旧,没有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补助金时,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2、投资储蓄恒等式

  I=S,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其中,I―投资

  S―储蓄

  3、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GDP=Y=C+I

  ②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

  GDP=Y=C+S.

  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出来的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

  GDP=C+I=Y=C+S,即C+I=C+S

  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含义: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

  2、投资储蓄恒等式

  I=S+(T-G)

  其中, I―投资

  S―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T―政府净收入

  G―政府购买

  T-G―政府部门的储蓄

  S+(T-G)―整个社会的储蓄

  即:投资=私人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3、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

  GDP=Y=C+I+G

  ②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

  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

  用T0表示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

  T=TO-TR

  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Y=C+S+T

  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收入。因此有

  GDP=C+I+G=C+S+T=Y

  即C+I+G=C+S+T

  I+G=S+T

  得到,I=S+(T-G)

   免费预定:经济师报名考试小秘书短信提醒>>   复习计划

  中级经济师难不难?   成绩查询  各地证书领取  答疑精选汇总

  2014年经济师刘艳霞独家主讲       环球网校2013押题命中90%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移动APP下载:下载环球网校移动客户端,手机、IPAD,随时随地看资讯,学讲义! 



热点专题:2014经济师报名入口|新教材解析|经济师如何选专业|[每月免费课堂]

套餐推荐:"私人订制"学习方案|全程一对一|零基础VIP保过|初中级保过|超值特惠

  》》》2014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要考点汇总《《《

  第三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一)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0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把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

  消费函数:

  式中, 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为边际消费倾向, 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例题】

  1.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答案】ABC

  2.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 )。

  A.等于l

  B.可能小于、等于l

  C.可能大于、等于l

  D.可能大于1、等于或小于l

  【答案】D

  需要指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MPC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意大利籍美国人,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

  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

  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

  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那么,一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就是:

  C=

  WR――财产收入

  YL――劳动收入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实际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

  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该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的收入和持久性的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中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

  Ct=

  ――现期消费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

  YPt ――现期持久收入

  【例题】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 )的前提之一。

  A.生命周期理论

  B.凯恩斯消费理论

  C.持久收入理论

  D.所有消费理论

  【答案】B

  (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

  S=Y-C

  根据凯恩斯的假定,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的会越来越少,而储蓄增加的则会越来越多。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的公式:

  为边际储蓄倾向(MPS),或用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同边际消费倾向相似:

  并且平均储蓄倾向同平均消费倾向相似: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APC+APS=1;MPC+MPS=1

  【例题】

  1.有关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B.储蓄与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C.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D.消费函数公式为

  【答案】B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

  A.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为互补关系

  B.消费函数大于储蓄函数

  C.消费函数小于储蓄函数

  D.消费函数恒等于储蓄函数

  【答案】A

  (三)投资函数

  如果企业贷款投资,投资的成本就是利息;如果企业用自有资本投资,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仍可认为投资的成本是利息。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就是实际利率,因此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反之实际利率越低,利息越少,投资成本越低,投资增加,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如果假设投资和利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则投资函数可写成: I=I(r)=e-dr

  ------自主投资,是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即使利率为零也会存在。

  ----引致投资,随利率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四)投资乘数

  1、乘数的含义:

  乘数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2、投资乘数:

  对于投资而言,乘数原理就是增加一笔投资ΔI,在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初始投资量,而是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3、投资乘数表达式

  投资乘数k=

  【例题】

  1.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其投资乘数k为( )。

  A.1.67

  B.2.5

  C.4

  D.5

  【答案】B

  2.(2009年)假定边际消费倾向β是0.75,则投资乘数k应为( )。

  A.1

  B.2

  C.3

  D.4

  【答案】D.投资乘数k=1/(1-β)=1/(1-0.75)=4.

  第四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总需求

  1.总需求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使总需求减少。而利率下降则会导致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数量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加。

  (2)货币供给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则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3)政府购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促使总需求增加;反之,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4)税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减少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5)预期。包括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居民对收入的预期。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是增长的,则会扩大投资。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是增长的,也会增加消费。这都会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和居民对未来利润和收入的预期是悲观的,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6)价格总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上升,而价格总水平上升,则会导致总需求下降。

  2.总需求曲线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就形成了总需求曲线AD,如图6―2所示。

  

  图6_2总需求曲线

  图6―2中,纵轴P为价格总水平,横轴Y为总需求。说明了价格总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作用。

  图6―2表明,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图6―2显示的总需求曲线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可以通过分析价格总水平对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即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需求的影响来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从价格总水平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价格总水平下降,就会使居民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提高,而价格总水平上升,就会使居民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居民实际购买力提高,其消费需求就会增加,而居民实际购买力降低,其消费需求就会减少。这种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反向变动的现象被称为财富效应。

  企业投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水平决定。而利率水平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关系十分密切。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并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不仅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减少投资,而且会增加居民用于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借款成本,从而减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反之,如果价格总水平下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增加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住宅投资和消费需求。这种由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这种反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利率效应。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需求与汇率变化关系密切,而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的比价发生变化,国内产品价格升高,进口产品相应地变得便宜。消费者和企业就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购买而减少对国内产品的购买,结果就会导致进口增加,出口下降。反之,价格总水平下降则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吸引国外资本流入,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压力,从而使得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出口需求相应下降。反之,价格总水平下降,则会促使出口增加。这种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出口效应。

  (二)总供给

  1.总供给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总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我们知道,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而利润水平又决定于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因而,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就是价格与成本。其他因素,如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所谓的“外部冲击”因素都是通过成本的影响而影响企业利润水平从而影响总供给的。除了这两个基本因素,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对未来利润的预期是下降的,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从而使总供给减少。

  同总需求曲线一样,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

  变动的关系。但是,由于决定供给的价格和成本中的工资在长期中具有灵活性,在短期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因而总供给曲线就充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形式,即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

   免费预定:经济师报名考试小秘书短信提醒>>   复习计划

  中级经济师难不难?   成绩查询  各地证书领取  答疑精选汇总

  2014年经济师刘艳霞独家主讲       环球网校2013押题命中90%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移动APP下载:下载环球网校移动客户端,手机、IPAD,随时随地看资讯,学讲义!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