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基础辅导(第1章)

|0·2014-03-21 11:38:22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基础辅导(第1章)

  第一章 总论

  【本章导读】

  本章是会计基础的开篇章节。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会计基础及应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会计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第一节 会计概述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

  2.会计有哪些基本特征?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4.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 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

  【例题1―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 )。

  A.方法

  B.手段

  C.信息工具

  D.经济管理活动

  【答案】D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免试71日开始 

>>>报考指南

 

 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汇总   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拟测试卷汇总

  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技巧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常见问题汇总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最基本的职能,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环节,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利用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控制活动,目的是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会计监督基于会计核算,一般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根基;监督是核算质量的保证,没有会计监督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会计核算就不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更无法发挥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例题1―2】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功能的是( )。

  A.会计核算职能

  B.会计监督职能

  C.会计计划职能

  D.会计预测职能

  【答案】A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对象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

  【提示】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科目。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主要包括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券等。二者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指单位的财产物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而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其中,债权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债务主要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一般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费用则是为了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通常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支出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归集的费用,如原材料成本费用直接人工成本等,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为了保证账实相符,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等工作。具体来讲,财产清查一般包括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核查比对。

  【例题1―3】( )是企业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与一定数量的产品相联系。

  A.生产费用

  B.期间费用

  C.成本

  D.经营费用

  【答案】C

  【举例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具体内容的是( )。

  A.资本的增减

  B.购销合同的签订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D.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答案】B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基本假设?

  2.什么是会计主体假设?它对会计核算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持续经营假设?它对会计核算有什么影响?

  4.什么是会计分期假设?它对会计核算有什么影响?

  5.什么是货币计量假设?它对会计核算有什么影响?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成的集团公司,还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分部。会计主体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如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必须能够控制经济资源并进行独立核算。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对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是指报告期间为一年,即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此期间的财务报告称为中期财务报告。

  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 核算的时间长度;

  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例题1―5】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A

  第三节 会计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基础?

  2.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它如何确认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

  3.什么是收付实现制?它如何确认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事项的记账基础,是确认会计主体收入、费用的标准。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是指以权责发生为基础确定本期收入、费用及债权和债务,而不是以款项实际收付作为记账基础。(即认事不认钱)

  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收到或付出款项,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收付制、现金制,是指会计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款项(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实际收付为标准。(即认钱不认事)

  凡属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支出,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提示: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举例1―6】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中,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有( )。

  A. 销售产品的收入只有在收到款项时才予以确认

  B. 产品已销售,货款未收到也应确认收入

  C. 本期应付职工薪酬即使本期未付给职工也应计入本期费用

  D. 职工薪酬只能在支付给职工时计入当期费用

  【答案】BC

  【举例1―7】某企业12月的收入、费用资料如下:

  (1)销售产品一批,售价50000元,款存入银行。

  (2)预付从本月开始的半年租金12000元

  (3)本月应计提短期借款利息3000元

  (4)收到上月销售商品应收的销货款6000元

  (5)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15000元,下月交货

  (6)计提本月设备折旧费22000元

  (7)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10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8)计提本月无形资产摊销费1300元

  要求: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下,分别确定本月的收入和费用。

  【答案】

  权责发生制:本月收入=(1)50000+(7)100000=150000(元)

  本月费用=(2)2000+(3)3000+(6)22000+(8)1300=28300(元)

  收付实现制:本月收入=(1)50000+(4)6000+(5)15000=71000(元)

  本月费用=(2)12000(元)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思考题】

  理解八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含义,以及对会计核算有什么影响。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相同期间可比(横向可比)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再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题1―8】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可理解性

  B.谨慎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可靠性

  【答案】C

  【例题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B.会计核算应当注重交易或事项的实质

  C.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D.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答案】AD

  【解析】选项A:可比性要求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并非不得变更;选项B: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要求;选项C:反映可靠性要求;选项D:表述虽然正确,但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基础,不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补充】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免试71日开始 

>>>报考指南

 

 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汇总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