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第一轮摸底测试卷

|0·2014-03-13 15:24:39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第一轮摸底测试卷

  特别推荐: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点击查看: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各科目》第一轮摸底测试卷汇总

  (一)某新建公路,全长12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8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310道;互通立交汇处;分离立交14处,通道281道,天桥9座,项目总投资为60亿元。

  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50个,学校5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

  问题:

  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专题?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答:总论、工程概况、自然社会环境概况、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社会环境预测评述、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答: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本项目属新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预计有较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量大于5dB),因此根据《声环境导则》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3、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300采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50平方公里。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因此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答: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现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形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虽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m2,临时建筑19344m2,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

  1、答:本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心线两侧500m范围内。

  2、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途经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筑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

  (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主要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考察、遥感解译、老师访谈等。

  4、答: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介绍项目名称、工程项目设计等。

  (2)施工规划: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

  (3)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从生态完整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强进行分析,尽可能给出定量数据。如占地、植被破坏量、水土流失量等。注意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时要考虑区分临时影响和永久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而且要同替代方案或推荐方案对比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方案不同,施工方案不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源强,以及其他风险问题。

  建设期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根据施工人数和施工人员每天的用水定额来计算;施工扬尘与施工噪声可采用类比法来计算。

  运行期工程分析的注意内容包括公路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考虑公路车辆泄漏和事故风险影响源强。

  5、答:本项目竣工后需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调查的重点为水土流失危害、景观影响、水源区水环境影响、土地资源占用量、生物多样性损失、声环境影响。调查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三)滇东南地区某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工程,全长62.05km,其中山岭区长18.9km,设计行程速度60km/h,路基宽22. 5m;重丘区43.15 km,设计行程速度80km/h,路基宽24.5m。主要工程数量如下;土方287.5×103m3,石方320.4×103m3,特大桥5座,大桥20座,隧道5座,长4740m,立体交叉9处,永久占地291.79hm2,拆迁建筑物10300m2,拆迁户数58户,210人。沿途永久占用土地包括水田19.9hm2,荒地70.3hm2,经济林0.56hm2,橙杂林68.2hm2,河沟水体10.89hm2,道路1.09hm2,临时占用旱地1.04hm2,荒地125.2hm2,该项目选线横跨南盘江,在项目起点K3.0~K4.5处,经过作为当地水源地的丰收水库集水范围。

  问题:

  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评价重点是什么?

  2、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

  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4、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

  5、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

  6、该公路竣工通车前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进行环保验收?应提交什么文件?

  答案:

  1、答: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1)运营期的噪声影响。

  (2)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影响。

  (3)施工期的扬尘、水士流失影响。

  (4)水环境影响:项目部分路段经过水源地,施工过程以及运营期风险情况下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等。

  (6)景观影响。

  2、答: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丁期,结合公路设计、实地调查以及当地水文资料,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确定不同施工阶段土壤侵蚀模数和受侵蚀面积,计算得到水土流失量。或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水土流失观测资料对不同坡度和路段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3、答: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农业(耕地、果园)的影响。

  (2)对沿线植被、动物影响。

  (3)水土流失的影响。

  (4)搬迁、占地等是否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

  (5)调查确定沿线是否有风景区或者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以及是否造成影响。

  4、答:项目主要环境风险:

  (1)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导致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重恶化。

  (2)危险品运输风险:公路投入运营后,存在由于交通事故、储罐老化破裂、桥梁坍塌等导致车运危险品泄露人河流或水库从而影响水质的风险。

  (3)隧道施工期爆破作业的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依据技术导则规定的风险评价原则,进行风险值计算,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

  R≤RL则认为本项目的建设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R>RL则对该项目需要采取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项目的建设是不可接受的。

  5、答: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分级依据确定。

  大气、地表水、噪声的评价等级均分三级: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进行划分。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进行划分。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根据按投资额划分的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及数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进行划分。

  6、答:该公路竣工通车前环保验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各,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2)水土保持措施、敏感区的道路两侧噪声防护措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要求建成或者落实,安装符合标准,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3)建成水库段的地表径流截排措施、水库段危险车辆禁行标识。

  (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8)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9)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应提交以下验收材料:(1)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2)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3)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四)某水电站项目,于2001年验收。现有3台600MW发电机组。安排移民3万人,水库淹没面积100km2,由于移民安置不太妥当,造成移民有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现象严重改、扩建工程拟新增一台600Mw发电机组,以增加调峰能力,库容、运行场所等工程不变。职工人员不变、新增机组只在用电高峰时使用。在山体上开河,引水进入电站。工程所需得砂石料购买商品料,距项目20km处由汽车运输,路边500m有一村庄。原有工程弃渣堆放在水电站下游200m的滩地上,有防护措施。

  问题:

  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答: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

  (1)移民所造成的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

  (2)山体上开河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3)施工期噪声:

  (4)工程弃渣。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和山体上开河造成的水土流失:

  (2)路边500m的村庄。影响因素:施工期噪声;

  (3)河道管理范围。影响因素:工程弃渣。

  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调查外,重点需注意哪些问题的调查?

  答:调查动植物物种清单,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通性与制约问题;水土流失。

  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的影响因素。除一般生态调查项目外,还应调查什么?

  答:库区:泥沙的排泄,适流水的鱼类的迁移,物种多样性问题:脱水段:影响两栖类、鱼类物种,生态用水,民用、工业用水,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及岸上动物的迁移。除此外,调水区的生态,交通道路的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景观的影响、过鱼设施等。

  4、弃渣场位置是否合理,及拟采取的措施(现有电站整改措施)?

  答:不合理。应采取搬迁。弃渣场不能设在水库下游的滩地上,发电排泄的水量大,易阻塞河道、行水等问题。

  5、现有电站整改措施。

  (五)华中某市西南郊距离市区3km处拟建一座总装机600MW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用于调峰填谷和事故备用发电。工程枢纽由下水库、输水系统、电站厂房、上水库和辅助设施组成。工程下水库利用现有水库,输水系统、电站厂房和上水库需要新建,上水库库容218万m3。工程总占地面积236hm2,永久占地205hm2,临时占地31hm2。水库淹没林地4.3hm2,草地85 hm2。下水库为1986年修建的已有水库,是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该水库目前已经受到流域内一乳品厂废水的污染,水质不能达到功能要求;水库内有养鱼网箱近300个,每箱养鱼1300尾。电站上游2.5km为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施工区分为上水库区、厂房区和管理设备区三部分,各区通过公路相连接。整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预计需要3年时间。现在要对此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1、工程分析的重点是什么?

  2、本项目开展环评时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3、列出本项目可能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4、水环境现状评价如何进行水质监测?

  5、是否需要进行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如需要,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答:本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1)施工期的施工活动:造成的直接影响,如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等问题,间接影响如施工各区通过公路相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区域的生态结构的改变。

  (2)工程运营永久占用土地对生态的影响―如淹没林地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等。

  (3)水库移民问题:项目永久占地是否涉及移民问题,

  (4)功能协调问题:项目下水库作为电站、当地居民主要水源及养殖方面功能的协调问题。

  2、答:本项目生态预测的内容应包括:

  (1)项目带来新的生态变化方面:对上水库及整改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会造成土地盐渍化。加重水土流失等,新建水库对整个地区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改变的植物群落和土地利用状况。

  (2)项目对已经存在的生态影响严重化:是否会加重水源地的水质污染状况,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等。

  (3)本项目的实施项目是否会使区域生态问题发生时问和空间上的变更。

  (4)项目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预测的方法可以采用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比如可以利用GIS和遥感的方法确定评价范田内的士地利用及植被类型的变化情况,利用实地观测结合GIS方法确定工程临时和永久造成的陆地植物的生物量损失以及生产力的改变量。

  3、答:首先考虑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期: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施工扬尘、人群健康影响,工程占地及水库淹没的影响,对陆生生物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景观及文物的影响。(2)运营期:对项目区水文、水质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相应的环保措施有:

  (1)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噪声可以从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防治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可以通过优化施工工艺等方面来降低施工扬尘,生态等方面则可以从生态恢复措施等方面进行考虑。

  (2)运营期:为避免库区水质遭到进一步破坏,建议在库区周边严格限制新建污染型企业及污染项目:为减小项目运行后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库运行后,在不发电时,应保持一定的生态下泄流量,以消减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答:水环境现状监测可以考虑在现有的水库和其上游、下游河段进行布点监测地表水,在上水库所在地布点监测地下水。监测周期:地表水监测周期为一个水文年,包括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每期连续监测5~7天。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氨氨、砷、铅、镉、挥发酚等。

  5、答: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同时主要的生态破坏和污染影响又发生在施工期,因此必须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需要预测的主要内容有:

  (1)施工过程造成的水士流失及植被破坏。

  (2)施工期场地扬尘和施工机械运输造成的大气污染。

  (3)施工机械和爆破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

  (4)施工场地废水造成的水环境影响预测。

  (六)北方某地拟开发一新油田,油田区地势平坦,中西部为农业区,有一条中型河流自北向南流过油田边界,滨河地带为宽阔的河滩,属“洪泛区”,每年夏秋两季洪水暴涨时有35km2以上区域称为水面,“洪泛区”内水生植物茂盛,有多种候鸟分布其中,其中有国家和省级抱回鸟类12种,拟建油井分布在东西长18km,南北宽约8km的带状区域,按7个块区进行开采(图略),规划在位于油田西北部的镇建设油田生产和生活基地,拟建设道路网将各油田块区连通。

  问题:

  1、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说明油田开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类型?

  答:陆生、水生生态系统。

  2、该油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几个时期?

  答:建设、运营期。

  3、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因子和要点是什么?

  答:环境现状:植被: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危、地方重点保护生物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迁徙行为规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制约因素。

  评价重点因子:大气环境影响因子:总烃、N02、SO2:水环境影响因子PH、COD、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PH、石油类、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生态影响因子是石油类。

  要点:①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植被、物种、景观等)②事故风险③水环境影响

  4、说明油田道路修建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答:施工期:对植被的破坏,线性道路土地利用改变对物流、能流、物种流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大气:扬尘,噪声:机械噪声对生物的影响,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

  措施:①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的制度。②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③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取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5、油田项目的最大生态环境影响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减轻这种影响?

  答:生态环境影响分别是:建设期: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植被破坏、扰动土层。

  运营期:风险事故。

  措施:建设期①少占农田与林地、地表水体;②施工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③保护表土,加强施工管理;④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等。

  运营期:①管线设置标志;②管线上种植浅根系植物,二次开挖注意按原有土壤层次回填,减轻对农作物的影响;③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防范风险;④对作业过程中的废物和落地油进行妥善处理;⑤对各种设备、管线、阀门定期进行检查,防止跑、冒、滴、漏、消除事故隐患;⑥对站场进行绿化。

  (七)某市拟建设一年产20万t牛皮箱板纸项目,项目选址区位于该市东北方向约3km处,占地面积约42km2,其中厂前区4.59km2,生产区20.23km2,原料堆场区17.18km2。主要以废纸(占85%)、木浆板(占15%)为原料生产牛皮箱纸板。主要工艺如下:

  废纸经链式输送机送到水力碎浆机中碎解,碎解浓度约为4.4%,碎解后的浆料送到贮浆塔贮存。浆料用泵送到高浓除砂器、粗筛、去除粗杂质,再经锥形除渣嚣、精筛去除细小杂质,为节约能源,浆料经纤维分级机,长纤维部分经热分散系统去除热融物,再经双盘磨打浆,达到一定打浆度后贮于浆塔里以各造纸车间使用。短纤维则直接进入打浆后的贮浆塔或单独贮另一浆池里。

  木浆板经链式输送机输送到水力碎浆机里碎解,碎解浓度约为4.5%,碎解后的浆料经高浓度除砂器、大锥度精浆机、双盘磨打浆机后贮于浆塔里以备造纸车间使用。从废纸处理来的面浆、芯浆、底浆,分别进入各自的成浆池,经各自独立的流送系统上网成型后台成湿纸板,再经压榨、前干燥、施胶压榨、后干燥、冷缸冷却、压光后制成卷筒纸,最后经复卷后入库贮存。该工艺的综台水耗为18~20m3/t。

  项目北侧1km的汐苍河为山溪性河流,自西向东流经该市市区,接纳了该市的生活污水,河床宽在60~120m之间,河段平均比降约为 5‰,城区河段较为平缓,仅为0.5‰。河道流域内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566. 4mm,屉大年降雨量2419.9mm,最小年降雨量1128mm,降雨年际变化较大。该河市区段多年平均径流在19~42m3/s之间,90%保证率最枯流量约为9m3/s左右。造纸厂排水口36km处为一水库,是下游城市的水源地。

  问题:

  1、如何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2、该项目工程分析中水污染负荷应如何确定?

  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水环境部分涉及的环境标准有哪些?

  5、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和参数如何筛选?

  答案:

  1、答:本项目牵涉的产业政策主要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对照相应的行业类别、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情况来分析。确定本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答:确定水污染负荷首先必须分析本项目的用水平衡,然后对各部分排水的水质采用类比法、物料平衡法或者经验系数法进行确定,最后根据水质和水量计算总体的水污染负荷。

  本项目可能的排水部分包括:

  1)工艺废水,废纸制浆综合水耗18~20m3/t。

  2)辅助工程排水,包括锅炉废水等。

  3)办公生活用水。

  3、答:水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根据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废水排放的种类,确定调查的水质因子,同时考虑当地河流水质中的特征污染因子,调查排放口所在河流的水质现状、水文情况。

  (2)根据污水排放量及调查要求确定现状调查范围和调查时间。

  (3)搜集相关资料,调查当地的供水规划,主要是供水规模,给水厂的选址。

  (4)调查当地有无集中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情况,尤其是本项目附近的污水管网建设情况,调查本项目是否能接入这些市政设施。

  (5)调查排放口下游是否有养殖场,是否有分散取水设施,养殖场的规模、种类,取水设施的规模、用途等。

  (6)调查当地的地下水情况,并调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然后根据现状调查与监测的结果,对主要的水质参数进行评价。水库、工厂排污处等作为空间上的评价重点;污染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作为水质评价重点。

  4、答:在水环境部分的影响评价中用到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J行业污水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1),以及相应的地方标准。

  5、答:对于项目来讲预测的时段包括项目的施工建设期和运行期以及工程终了期。本项目预测的时段为项目运行期。

  在水文期上,预测的时段一般选择不利的水文条件,对于水污染来说一般选择枯水期和平水期进行预测。

  水环境影响预测参数的选取有预测因子的筛选和水质模型中参数的选取。预测因子的筛选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和当地水环境特征因子进行选择.本项目可以选择主要的污染指标COD、氨氮、挥发酚等参数预测。

  水质模型中的参数选取首先根据提供的河流资料及调查情况确定合适的水质模型,然后根据选取的水质模型确定模型中有关地方(或经验)参数。

  (八)某城市工业区内一汽车制造厂扩建年加工万辆汽车车身涂漆车间,生产工艺为清洗除油――水清洗――磷化――水清洗――涂漆――水清洗――干燥――喷中漆――烘干――喷面漆――烘干。清洗除油采用NaOH和合成洗涤剂,磷化使用磷酸锌、硝酸镍,涂底漆使用不含铅的水溶性涂料,中漆和面漆含甲苯、二甲苯,烘干采用热空气加热方式。生产过程废气污染源主要有喷漆过程产生的废气。喷漆室废气量为8.6×104m3/h,漆物浓度680mg/m3,漆雾含甲苯12 mg/m3,由3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两个烘干室废气量均为2.1×104m3/h,含甲苯浓度86 mg/m3,废气采用直接燃烧法处理,净化效率96.5%,分别由各自3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两排气筒相距50米。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有含油废水、磷化废水和喷漆废水,均入汽车制造厂污水综合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工业同体废物有漆渣、磷化滤渣,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厂址东侧有乡镇。

  问题:

  1、给出喷漆室可采用的漆雾净化方法。(三种即可)

  答:活性碳吸附、水膜喷淋吸收、静电净化。

  2、计算各烘干室排气筒甲苯排放速率及两个排气筒的等效高。

  答:U甲苯=8.6×104×12×0.035×10-6= O.06312kg/h

  H=[(h12+h22)÷2]0.5 =30m

  3、给出涂漆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列举理由说明本工程污水处理方案是否可行?

  答:pH、CODcr、BOD5、SS、磷酸盐、总镍、总锌。

  污水处理方案不可行,因为总镍为第一类污染物,其排放浓度必须在车间控制,项目采用废水综合处理,所以不可行。

  4、本工程产生的工业固废中哪些属于危险废物?

  答:漆渣、污水站污泥(含有镍重金属)。

  5、危险废物拟在厂区临时存放,以下符合危险废物处置原则的有哪些?(选项略)

  6、公司拟自建危废焚烧炉,焚烧炉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三项)

  答:(1)选址是否可行。(2)是否符合工业区总体规划。(3)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编辑推荐:

  2005年-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真题汇总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VIP套餐震撼推出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成绩单及证书领取汇总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环境影响评价师频道论坛或加入QQ群:127666639,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