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所谓“文化冲突”就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所谓“文化融合”则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以文化的相互适应为标志。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各种文化彼此改塑对方,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最终融成一体。处于冲突和融合之中的文化,既可能是文化的整体,也可能只是整个文化构架中的一部分或一些要素,而且,即使是文化整体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也是通过其文化的各部分和个别要素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来实现的。
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是文化交汇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冲突虽然以文化之间的相互排斥为主,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绝对的排斥是不可能的。而文化的融合虽然以吸收为主,但不加以选择的全盘同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文化的交汇总是表现为既有冲突又有融合。而且在现实过程中难以将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这两种现象截然分割开,即使是在以两种文化发生冲突为主的时期也不能排斥它们中的某些文化要素已经相互吸引、彼此结合了;而在文化融合为主的阶段,两种文化中的不相容要素之间依然会互相排斥。因此,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的现象总是互相交叉的,冲突中有融合,而融合中也有排斥。正是因为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辩证关系,社区文化才可能产生认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冲突是以价值观为中心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行为模式。而价值观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文化冲突是必然的。有些学者认为价值观是有层次的,关系到物种生存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关系群体生存的价值观是次重要的;最不重要的是基于个人需求的价值观。由此看来,价值观的冲突并非是价值观的所有层面上都产生对立,而主要发生在个人需求之上的价值观的冲突。对前两个层次的价值观,在社区成员中应该是没有根本的冲突,只是由于相互之间不了解对方的价值观的全部。许多案例表明,出于自身的利益或习惯的迁就,往往会使自己在文化选择中,对别人的优势视而不见,或者即使看到也不愿意以改变自己的习惯为代价,去接受一种全新的、需要付出努力的做法。比如,不要捕猎猫头鹰、穿山甲等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这是对物种生存的态度,要达成共识并不困难;在居住小区内的业主(或使用人)都希望和睦相处,保持小区的祥和气氛。所以在价值观的一些层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还是有相当部分可以认同的。
个人的行为模式是受其文化背景影响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群体和人际关系是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和自我为核心,把人看作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崇尚自我;中国文化则以外势为中心和相互依赖为特征,把人看作是群体的分子,认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的需要,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群体息息相关。我们不妨注意这两种文化影响下的行为模式,正是因为西方文化中个人意识较强,因而也非常注意自己的权利,也明白别人的权利。在美国,到迪士尼乐园游览,参观白宫、国会大厦等,排上1~2个小时的队等候是常事,但极少发生插队、喧闹等现象。究其原因,美国人认为插队就是侵犯别人的权益;在一些公众场合,如地铁、餐厅等地方,尽管一列地铁车厢有上千名乘客,但却出奇的安静,即使有两个人交谈,也是窃窃私语,不会滋扰旁人。同样,他们的观念也认为在这些场合中应该尊重别人“不愿听”的权利。中国香港的地铁尽管乘客很拥挤,但在车厢上也很安静。反观广州的地铁,总是有人旁若无人地在车厢上大声谈笑,甚至还有夹杂着粗言的“噪音”污染灌入其他乘客耳中。据媒体报导,2000年的暑假,我国四川省的一个中学夏令营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因大声喧闹而被旅馆逐出。在这里,我们不评论对事件中处理的是非问题,但起码是我们的孩子对美国人的行为模式太不了解,以致触犯了别人的权益都不知道。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所产生的一些行为,往往很多时候只注意到自己小群体的权利而忽视了同一场合中其他人的权利。在餐厅内一群人猜拳行令、敬酒高呼的行为屡见不鲜;居住小区内有些人搞“派对”、“卡拉OK”,音响扰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行为者双方表达方式所含意义不同而引起的显性冲突,往往也源自文化的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相同的表情符号所象征的意义很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如美国人说“yes”则表示同意,而日本人说“yes”仅出于礼貌,因此,美国人认为日本人不守信用,说了“yes”还反悔,而日本人则认为美国人没有修养。
编辑推荐:
2014年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教材变化老师解析
2015物业管理师考试VIP套餐 两年学习保障
201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各科章节知识点汇总
201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各科章节练习题汇总
10-14年物业管理师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各科全
201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网络辅导远程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