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0·2014-12-09 16:29:06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预习汇总,请各位考成参考。

  考试动态: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成绩查询|合格标准

   热点专题: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预习汇总

  二十三、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对品质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在整理分类数据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百分比,同时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显示。

  ①分类数据的整理

类别解   释
1)频数与频数分布频数:也称次数,是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频数分布:也称次数分布,把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或称次数分布。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
2)比例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l。
3)百分比将比例乘以l00就是百分比或百分数,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用%表示。当分子的数值很小而分母的数值很大时,也可以用千分数(‰)来表示比例。
4)比率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
比率的比值可能大于l。为方便起见,比率可以不用1作为基数,而用100或其他便于理解的数作为基数。
   如经济学中的积累与消费之比,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等等。
   掌握比例与比率的区别:1)比例―部分与总体的关系;2)比率――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②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和圆形图。

类型描    述例  图
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变动的图形。可以横置或纵置,纵置时也称为柱形图教材182页图23-l
圆形图也称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教材182页图23-2

  ☆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①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

  1)累积频数:就是将各类别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其方法有两种: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

  通过累积频数,可以很容易看出某一类别(或数值)以下及某一类别(或数值)以上的频数之和。

  2)累积百分比:就是将各类别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也有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两种方法。

  ②顺序数据的图示――累积分布图

  根据累积频数或累积频率,可以绘制累积分布图。


  2、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①数据的分组:分组的方法

分类方法定义适用范围
单  变量值分组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通常只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组距分组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采用组距分组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分组组数

  确定分组组数的要求是:1)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2)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与组内资料的同质性;3)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

  关于统计分组组数问题,斯特基给出的计算公式为:(了解即可)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第三步,求极差,将最大的观察值与最小的观察值相减便得到极差;

  第四步,确定各组组距。在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的确定办法为:

  


  最好把组距取成接近于能被5除尽的一个数。

  掌握: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小,组数越少,组距越大。

  组距是每组观察值的最大差,即每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

  组距=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第五步,确定组限

  组限是组与组之间的界限,或者说是每组观察值变化的范围。组限有上限与下限之分;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确定组限时应注意:1)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2)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除外,最好不要使用开口组;3)组限应取得美观些,按数字偏好,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

  第六步,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

  凡观察值落在某一区间的,就计发生一次,最后统计各组观察值发生的总次数。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

  第七步,制作频数分布表,并填上相关的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数值型数据的图示――直方图、折线图

  ①直方图――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在直方图中,我们实际上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2)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②折线图:也称频数多边形图,它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即组中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就是折线图。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总结

数据类型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显示
分类数据频数、比例、比率、百分比条形图、圆形图
顺序数据频数、比例、比率、百分比、累积频数、累积百分比条形图、圆形图、累积分布图
数值型数据频数、比例、比率、百分比、累积频数、累积百分比、分组(单变量分组、组距分组)条形图、圆形图、累积分布图、直方图、折线图

  3、统计表

  ①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是用于显示统计数据的基本工具

  统计表构成: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1)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

  2)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被称为“类”。

  3)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

  ②统计表的设计

  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比如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的位置应安排合理。

  2.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容。

  总标题应简明确切地概括出统计表的内容,一般需要表明统计数据的时间、地点以及何种数据,即标题内容应满足3W(统计数据的时间、地点、何种数据的简称)要求。如果表中的全部数据都是同一计量单位,可放在表的右上角标明,若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则应放在每个指标后或单列出一列标明。

  3.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

  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列标题之间一般用竖线隔开,而行标题之间通常不必用横线隔开。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有小数点时应以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点的位数应统一。对于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一”表示,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

  4.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来源,以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尊重。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Ctrl键+D】手动收藏此页面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