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0·2014-12-09 15:39:48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预习汇总,请各位考成参考。

  考试动态: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成绩查询|合格标准

   热点专题: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预习汇总

  十七、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制度的定义: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2、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熟悉)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如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新中国。

  4、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了解)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了解支持和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

  ①支持理由:民主社会政治家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为了讨好选民,他们更乐于采用膨胀性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②反对理由: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和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有效配合,才能取得长期效果。

  ☆中央银行独立程度的发展历程

  独立性问题经历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阶段,中央的实际职能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

  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基本不独立。特别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凯恩斯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导致独立性的大大削弱。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相对独立。

  5、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中央银行的主要管理职责:利用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掌握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1)不以盈利为目的;2)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11、货币政策的中介(中间)目标(熟悉)

  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中间目标。

  ①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

  ②货币供应量。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③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④通货膨胀率


  12、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2011年新增)

  ①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1)2006~2007年――从“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渐转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2)2008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3)2010~2011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正确认识稳健的货币政策。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Ctrl键+D】手动收藏此页面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