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第五六章精编讲义

|0·2014-11-28 15:27:26浏览0 收藏0
摘要 为了更好备战2015年经济师考试,环球网校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各专业精编讲义及测评例题,供大家参考

  热点专题: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中级经济师各专业精编讲义及测试题汇总

  中级工商―第5、6章--精编讲义

  一、教材结构

  第5章物流管理


小节
知识要点
第一节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一、物流、企业物流的基本概念
二、企业物流的内容、分类和作业目标
第二节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
一、企业采购管理
二、企业供应物流管理
第三节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一、企业生产物流概述
二、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
第四节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
一、企业仓储管理概述
二、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
三、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
第五节企业销售物流管理
一、企业销售物流概述
二、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
三、企业销售物流的管理

  第6章技术创新管理


小节
知识要点
第一节技术创新含义、分类与模式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二、技术创新的分类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第二节技术创新决策(新增)
一、技术预测与评价
二、技术创新战略
三、技术创新决策的评估方法
第三节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模式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组织模式
三、企业R&D管理
第四节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管理
一、技术贸易
二、国际技术贸易
三、知识产权管理

  二、具体知识点

  考点1:物流、企业物流的概念、内容及分类

  一、物流、企业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一个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也就是说物流的本质是服务。

  (二)企业物流的概念

  企业物流主要是指制造业物流,即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物品从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所发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

  二、企业物流的内容、分类和作业目标

  (一)企业物流的内容

  1、运输

  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物流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铁道运输、汽车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2、仓储

  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仓储目的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资产生时间上的效果。主要功能:

  ①储存和保管功能

  ②调节供需的功能

  ③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

  ④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目前,我国保管型仓库还占大多数,而具备流通中心作用的仓库还很少,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物流系统总体水平的提高,仓储业的现代化是必然的。

  3、装卸搬运

  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说,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

  4、包装

  包装被称为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社会物流的起点。包装的作用:保护物品、作业时便于处置、可以进行促销。包装材料的类型

  5、流通加工

  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一般包括:袋装、定量化小包装、栓牌子、贴标签、配货、拣选、分类、混装和刷标记等。生产的外延流通加工包括剪断、打孔、折弯、组装、改装、配套以及混凝土搅拌等。

  6、物流信息

  物流活动进行中必要的信息为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物流信息贯穿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各个环节。

  7、配送

  按客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配送活动以配送中心为始点,而配送中心本身具备储存功能。

  (二)企业物流的分类(常考点)

  1、按企业性质不同分类

  (1)生产物流企业: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始点,经过劳动加工,形成新的产品,然后供应给社会需要部门为止的全过程。要经过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这三个阶段便产生了生产企业纵向上的三段物流形式。生产企业物流具体包括:工业生产企业物流、农业生产企业物流。

  (2)流通企业物流:指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实物流通的企业的物流。

  ①批发企业的物流:指以批发据点为核心,由批发经营活动所派生的物流活动。在批发据点的转换是包装形态及包装批量的转换。

  ②零售企业的物流:指以零售商店据点为核心,以实现零售销售为主体的物流活动。一般有零售企业、连锁型零售企业、直销企业。

  ③仓储企业的物流:指以储存业务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企业。其中,储存保管是其主要的物流功能。

  ④配送中心的物流:是集储存、流通加工、分货、拣选、运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过程。

  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第三方物流也称契约物流或物流联盟,是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包括商品运输、储存、配送及附加的增值服务。

  2、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1)企业自营物流。指企业自备车队、仓库、场地、人员,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经营企业的物流业务。

  例如:海尔的物流系统

  (2)专业子公司物流。指从企业传统物流运作功能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的子公司。

  例如:中国邮政的EMS业务

  (3)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更好的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例如:圆通公司、申通公司、宅急送等

特别说明:此文系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谢谢合作!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热点专题: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中级经济师各专业精编讲义及测试题汇总

  考点2;企业采购管理的的含义、特征以及功能

  (一)含义及特征

  1、含义: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2、特征

  ①企业采购管理是从市场获取资源的过程。分为有形采购(物料采购)和无形采购(服务维修保养等)。在有形采购中,仅用于生产目的采购,称之为物料采购,如电脑采购电阻、电容等原料。在无形采购中,仅用于服务、维护、保养灯内容,如买断两年的电梯设备保养服务等。

  ②企业采购管理是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相结合的过程。从资源市场获得信息,商品交易过程实现商流,物质实体从供应商到用户实现物流过程。

  ③企业采购管理使一种经济活动。为了采购资源付出成本,同时也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整个采购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采购获取了资源,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是采购的效益;另一方面,费用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这就是采购成本。

  (二)企业采购的功能

  1、生产成本控制的功能。控制了采购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和核心。控制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是企业成本控制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可以说企业采购具有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功能。

  2、生产供应控制的功能。稳定的供应才有稳定的生产。

  3、产品质量控制功能。采购的物料不只是价格问题,更多的是质量水平、质量保证能力、售后服务、产品服务水平、综合实力等。一般企业都根据质量控制的时序将其划分为采购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及产品质量控制。

  4、促进产品开发功能。没有采购支持的产品开发方案成功率大打折扣。通过采购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来,不仅可以利用供应商的专业技术优势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节省产品开发费用及产品制造成本,还可以更好的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提高产品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力。

  考点3: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1、作坊式手工生产

  特点:经验管理,个人的经验智慧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水平

  2、大批量生产模式

  特点:建立在科学管理的体系上,事先必须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然后编制各级生产进度计划对生产物流进行控制,并对采购和分配过程进行调节。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也称精益生产模式,有两种模型:推进式和拉动式

  ①推进式模式:以MRP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模式,其特点如下:

  第一,在管理手段上运用计算机系统。

  第二,在生产物流的组织上,以物料为中心,强调严格执行计划,维持一定的在制品库存。

  第三,在生产物流计划编制和控制上,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

  ②拉动式模式:由客户订单来触发产品需求,该需求将需要的生产物料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牵引而过。其特点如下:

  第一,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拉动生产系统各环节对生产物料的需求。

  第二,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

  第三,在生产的组织上,计算机与看板结合,由看板传递后道工序对前道工序的需求信息。

  第四,将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出发点是整个生产系统。

  考点4::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

  (一)库存的含义与分类(常考点)

  库存指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

  1、按经济用途分类分为:商品库存、制造业库存、和其他库存

  商品库存:指企业购进后供转售的货物。其特征是在转售前,保持原有形态。

  制造业库存:指用于生产制造的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和已经完工可供销售的制成品。

  2、按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分为:原材料库存、零部件库存、半成品库存和成品库存

  3、按照库存目的分类

  ①经常库存:指企业在正常的情况下为满足日常的需要而建立的库存。

  ②安全库存: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③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库存:为了生产的需要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零部件、半成品或制成品;处于运输状态或为了运输目的而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

  ④季节性库存:为了满足特定季节中出现的特定需要而建立的库存,或指季节性出产的原材料(如大米、棉花、水果等)在出产的季节大量收购所建立的库存。

  4、按存放地点分类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库存、委托加工库存、委托代销库存

  库存存货:指已经运送到企业,并已验收入库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商品。

  在途库存:指在运输过程中的库存,根据所有权的不同可以分为运出在途库存和运入在途库存。

  委托加工库存: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成的各种库存。

  委托代销库存:指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但尚未办理代销结算的库存。

  (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确定一个最佳的订货数量来实现最低总库存成本的方法。

  1、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常考点)

  Q为在每个订购点所需要的数量;c0为单次订货费;D为货物的年需求量

  c1 为单位货物单位时间的保管费;P为货物单价

  H为你单位保管费率,即单位物料单位时间保管费与单位购买价格的比率

  【例题1】假设某一包装企业每年需要消耗铝箔800吨,每吨铝箔的价格是20000

  每吨铝箔的保管率为1%,单次订货成本为800元,试求经济订货批量。

  根据假设条件可知:D=800吨/年,P=20000元/吨,H=0.01,c0=800元

  解:经济订货批量EOQ=

特别说明:此文系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谢谢合作!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热点专题: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中级经济师各专业精编讲义及测试题汇总

  考点:5: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的评价(常考点)

  1、企业销售物流效率评价

  物流效率是物流要素投入与产出之比,依照投入要素涵盖的范围,物流效率的评价基本上可以分为:单要素投入的效率评价,如衡量劳动、资本或技术在物流行为改善中所起作用的评估;多要素效率评估,包括所需全部物资、设备、能量与其他投入。

  2、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

  ①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

  销售物流成本局部控制基本内容如下:运输费用的控制;装卸搬运费用的控制;订货处理成本的控制;退货成本的控制;储存费用的控制;包装费用的控制;流通加工费用的控制。

  ②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

  销售物流综合成本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对销售物流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析、计算、反馈、决策等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

  3、企业销售物流的综合评价

  (1)建立销售物流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销售物流的评价体系不仅仅要考查局部的工作职能,还应当从整体上对销售物流的绩效进行考核、控制。

  ②可比性原则。在设计评价体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在纵向的可比性,还应当考虑到本企业的绩效与其他同行业企业横向上的可比性。

  ③经济性原则。在考核企业销售物流绩效时,要考虑到考评过程中的成本收益。

  ④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销售物流的考核涉及风险和顾客满意度等难以量化的问题,因此,在考核销售物流的绩效问题时,除了采用定量的指标外,还应当辅以一些定性的指标进行修正。

  (2)企业销售物流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指标

  ①成本指标

  局部成本指标可用运输装卸费用、订货处理费用、退货处理费用、仓储费用、包装费用和流通加工费用来评价;全局性的成本指标可以用销售物流总成本来衡量。

  ②效率评价指标

  销售物流的合理物流率=(物流总成本―不合理的物流量)÷物流总的完成量

  迅速物流及时率=迅速及时完成销售物流量÷销售物流总完成量

  准确完成物流率=准确无误完成销售物流量÷销售物流总完成量

  耗损率=损耗量÷销售物流总完成量

  经济效率=销售物流实现利税÷销售物流资金占用

  ③风险评价指标

  由于销售物流的整个过程由装卸、仓储、配送、包装和流通加工等阶段构成,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必然存在风险,所以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销售物流存在着种种风险。

  ④满意度评价指标:

  货物到达客户手中的及时率=1―货物没有及时到达客户的次数÷送货总次数

  货物发送的正确率=货物正确送达客户手中的次数÷送货总次数

  货物出现损伤的频率=1―货物发送的完好率

  完成一次销售的周期和时间=订货周期+运送周期+仓储周期

  客户的抱怨率=抱怨的客户数量÷客户的总数

  问题的处理率=问题得到解决的顾客的数量÷出现抱怨的顾客的总数

  考点6:技术创新的含义及特点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建议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创新组合的5种情况:

  (1)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总结归纳创新的种类: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二)技术创新的含义

  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

  主要特点(常考点):

  (1)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研究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种活动,他们的主体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等。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核心是企业家,目的是获得利润。

  (2)技术创新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

  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属于投机风险。国外研究表明,应用研究阶段的成功概率一般低于25%,开发研究阶段的可能性为25%~50%,产业化或商品化的成功概率一般为50%~70%,三个阶段的投资大体为1:10:100。

  (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

  发展性开发一般需要2-3年,应用性技术开发需要5年左右,基础性开发需要8-10年左右。

  (4)外部性

  由于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周围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现象,例如对于创新成果的无偿模仿等。

  (5)一体化与国际化

  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外部,产、学、研形成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二是企业内部,技术开发部门与生产现场及质量管理和销售部门形成一体化。

  国际化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性、地区性机构的作用及国家间的技术创新合作趋势加强;二是技术开发机构的多国籍化,即跨国公司技术开发或技术创新的崛起。

特别说明:此文系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谢谢合作!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热点专题: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中级经济师各专业精编讲义及测试题汇总

  考点7:技术创新的分类(常考点)

  (一)基于创新对象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1、产品创新

  建立在产品整体概念上以市场为基础导向的系统工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

  分为:重大(全新)产品的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

  例如,重大的产品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而由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属于渐进式的产品创新。

  2、工艺创新

  也称过程创新,是产品的生产技术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方式。

  分为:重大工艺创新和渐进工艺创新。如炼钢用的氧气顶吹转炉、钢铁生产中的连铸系统、早期福特公司采用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以及现代的计算机集成系统,都属于重大的工艺创新。例如,对产品生产工艺的某些改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基于创新模式将技术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其本质上是属于原创性和第一性。

  2、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已经存在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

  (三)基于技术创新的新颖程度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1、渐进性创新

  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引起的渐进性、连续性的创新。在原理技术上没有重大变化,只是根据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或生产工艺进行功能上的扩展和改进。

  例如,3M公司的小型不干胶便签;功能不断扩展的手机;服务领域逐渐扩大的电子商务等。

  2、根本性创新

  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往往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相联系。这种创新是非连续的,可能对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影响,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

  例如,信息技术开创的信息时代,有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控制等。

  考点8:技术创新战略

  (一)技术创新战略的含义与特征

  1、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

  是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在正确分析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确立的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与做出的重点部署,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前者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的重大问题,后者涉及某个组织如企业创新的重大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1)全局性。对企业全局性的安排,不仅影响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还会影响其他部门,对企业整体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竞争力发展前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长期性。不仅影响企业近期效益,而且对长期竞争力、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济效益产生深远影响。

  (3)层次性。不仅有总体性策划,还要有职能策划,不仅有总体的技术发展规划,还要有其他的具体规划。

  (4)风险性。技术创新战略的全局性特点会使战略失误的损失放大,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

  1、根据企业所期望的技术竞争地位的不同分类

  (1)技术领先战略。企业致力于在相关技术领域占领领导地位,要在所有竞争者之前,率先采用新技术,并使新产品最早进入市场,成为同行业的“领头羊”,获取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

  (2)技术跟随战略。在领先者的创新获得进展后,学习领先者创造的知识,跟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

  2、根据企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分类

  (1)进攻型战略

  抢先在竞争对手前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来占领市场,以进入新的或者扩大原有的技术领域或市场领域。该战略的特点:风险大,但潜在收益大。

  (2)防御型战略

  往往具有先进的技术,但在技术开发和国际市场上并不领先,未来避免领先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研发成本以及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防御战略,以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来占领市场。该战略的特点:低风险,低收益,强调人有我有,人新我好,不求最新,但求最好,稳扎稳打。

  (3)切入型战略

  也叫游击型战略,企业在某个方面紧跟随领先者,在市场中不断寻找出击的机会,及时从“缝隙”中切入,做好切入面的创新。该战略要求企业密切关注,分析竞争者的弱项和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有能力推出新的技术来取代现有的主导技术,打破现有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格局,以求充重分市场。

  3、根据技术来源的不同分类

  (1)自主创新战略

  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己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得商业利润,实现预期目标的创新战略。

  (2)模仿创新战略

  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创新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

  (3)合作创新战略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作进行研发,共享技术创新的成功,以达到节约研发投资,缩短开发周期或进入新市场的目的。

  (三)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1、两种战略的基本特征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的基本特征

  2、战略选择的重点考虑因素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考虑的因素

  3、领先与跟随战略的选择

  我国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跟随战略,但某些领域也可能采取领先战略。

  考点9: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模式(常考点)

  (一)内企业家

  指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的员工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且可以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如资金设备等。

  内企业家与企业家是有差别的,根本不同在于,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其行动受到企业的规定、政策和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

  (二)技术创新小组

  :(三)新事业发展部

  企业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是独立于现有企业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

  (四)企业技术中心

  也称技术研发中心或企业科技中心,是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实施高度集中管理的科技开发组织,在本企业的科技开发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牵头的作用,具有权威性,处于核心和中心地位。主要职责:

特别说明:此文系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谢谢合作!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热点专题: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中级经济师各专业精编讲义及测试题汇总

  考点10: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常考点)

  (一)产、学、研联盟

  1、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

  高校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济实体和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济效益并举的目的。

  优点:便于学校统一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能更好更快的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能促进学校主动进行市场定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能快速的获取收益,为学校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人事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源闲置的压力;能较好的协调教学、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关系。

  缺点:高校既是企业的创办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优势不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上,把精力花在合作的经营上,势必会偏离教学和科研中心。

  2、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高校与校外企业合作,校外企业获得了人才,成果和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拓宽。

  优点:迅速直接,优势互补,合作终止后学校不再承担风险。

  缺点:行业差异导致各自的出发点不同,致使成功率不高。

  3、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三方:技术成果方(高校),出资方(金融机构或个体资本投资者)与生产经营企业。

  优点:合作紧凑规范,风险低,合作期限长,收益明显。追求规模效益,大市场。

  缺点:存在利益和权益的问题,成功率较低。

  4、中介协调合作模式。

  中介结构:政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产业推广服务中心,社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一些媒体附属的科技成果传播机构

  特点:广泛收集信息,多形式传播,主动搭桥,多方面的降低风险,促进合作成功。

  (二)企业政府模式

  1、政府承担大部分技术所需的资金,企业组织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归政府所有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水库、核电站等

  2、政府投资,企业组织人才,进行技术开发,开发出来的先进技术转卖给企业

  3、政府帮助企业技术创新融资

  (三)企业联盟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等经济实体,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体。主要形式是技术联盟。主要特点:

  1、目标产品性。企业联盟进行一个机遇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以产品创新为目标,这也是动态联盟最基本的特征。

  2、优势性。企业联盟集中各个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的部分优势,使原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的积累经验在新产品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动态性,又称临时性。任何企业联盟的存在时间都只是其生产经营的产品的生命周期,联盟将随着产品退出市场而最终解体。

  4、连接的虚拟性。企业联盟由相关企业构成的组织网络所形成,是建立在某种共同基础上的由潜在合作伙伴组成的无边界性的技术创新集合体,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动态的、虚拟的、网络化的要求。

  5、组织的柔性。柔性组织结构亦称双形式结构。它是一个多维概念,要求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求具有创新和弹性机制。

  6、结构的扁平性。为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组织应变能力,进入信息时代的组织结构要求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化。

  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有星形模式、平行模式和联邦模式三种类型


模式类型

联盟核心

联盟伙伴 协调机制 适用情形
星形模式 联盟核心盟主 相对固定的伙伴(如供应商) 由盟主负责协调和冲突仲裁 垂直供应链(如耐克模式)
平行模式 无盟主无核心 伙伴地位平等独立 自发性协调 适用于某一市场机会的产品联合开发以及长远合作
联邦模式 核心团队 外围伙伴与核心伙伴间的关系一般是技术外包或标准件供应关系 联盟协调委员会ASC 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联合开发

  考点11:技术价值的评估方法(新增内容)

  1、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成本是价格的基本决定因素。公式为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C为技术开发中的物质消耗,V为技术开发中投入的人力消耗,β为技术复杂系数,γ研究开发的风险概率。

  2、市场模拟模型

  主要是模拟市场条件,假定技术市场上交易时,估算可能的成交价格。该模型的公式为P=P0 ×a×b×c

  式中,P为技术商品的价格,P0 为类似技术交易价格,a为技术经济性能修正系数,b为时间修正系数,c为技术寿命修正系数。

  其中,技术经济性能修正系数可通过比较被评估技术和交易实例技术的性能指标确定,比较时主要考虑技术的经济特性;时间修正系数是实例技术贸易时间至评估日期间内技术价格水平变动修正系数,技术寿命修正系数为被评估的寿命与实例技术从评估至使用的时间长度之比。

  【例题1】某企业拟购买一项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技术。经过调查,2年前技术市场已有类似技术的交易,转让价格为15万元,技术寿命为12年。经过老师鉴定和研究发现,该项技术比实例交易技术效果要好,植物生长周期缩短为10%,技术市场的交易价格水平比年前上升12%,技术寿命周期为15年,经查验专利授权书,拟购买的技术专利申请时间据评估日2年,实例交易技术剩余寿命为10年。

  则:该企业拟购买技术的性能修正系数为1.1(1/(1―10%)),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化,时间修正系数为1.12(1+12%=1.12),该技术的剩余寿命为15―2=13年,技术寿命修正系数为13/10=1.3,因此拟购买的评估价格为15×1.1×1.12×1.3=24.02万元。

  3、效益模型

  基本思路:按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估算技术的价值。公式为

  式中:P为技术产品的价格,Bt为第t 年被评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i为折现率,n为被评估技术的寿命。

  【例题2】某企业拟引进一项新的技术,经老师预测,该技术可再使用6年,才新技术后,该企业价格相比同类产品每件可提高250元,预计未来6年产品的销量分别为1.5万件,1.5万件,1.3万件,1.2万件,1.0万件,1.0万件,且第3―6年营销费用增加50万元/年,根据行业投资收益率,折现率为12%。

  则该技术商品的价格为:

特别说明:此文系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谢谢合作!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129666620,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