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证券从业资格投资基金重难点:行为金融理论

|0·2014-01-13 14:54:40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年证券从业资格投资基金重难点:行为金融理论,环球网校证券从业资格小编为你精心准备的复习资料,助你2014年考试顺利通过!

  课程推荐:签约保过 无限次重学    VIP全科保过 送官方辅导教材

  【2014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投资基金重难点(1-15章)

  第六节 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应用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提出

  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朋年代,并在90年代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

  该理论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认为投资者行为常常表现出不理性,投资者实际的决策行为往往与投资者“应该”(理性)的投资行为存在较大的不同。

  二、投资者心理偏差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常常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过分自信

  投资者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分自信常常导致人们低估证券的实际风险,进行过度交易。

  (二)重视当前和熟悉的事物

  (三)回避损失和“心理”会计

  (四)避免“后悔”心理

  投资失误将会使投资者产生后悔心理,对未来可能的后悔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目前的决策。

  (五)相互影响

  社会性的压力使人们的行为趋向一致。

  三、行为金融模型

  (一)BSV模型

  BSV模型认为,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存在两种心理认知偏差:一是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实际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二是保守性偏差,即投资者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增加的预测模型。

  这两种偏差常常导致投资者产生两种错误决策: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

  (二)DHS模型

  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与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

  息的投资者则存在着过度自信和对自己所掌握信息、过分偏爱两种判断偏差。证券价格由有信息的投资者决定。

  在这两种判断偏差作用下,就会导致股票价格短期过度反应和长期的连续回调。

  四、行为金融理论对有效市场的挑战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由于受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信息不完全的限制、时间不足的限制、心理偏差的限制,将一不可能立即对全部公开信息做出反应。

  五、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不要以理夺事。

  第一节证券组合管理概述

  第二节证券组合分析

  第三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四节套利定价理论

  第五节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及其运用

  第六节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应用

  2014年证券从业资格《投资基金》练习题    证券从业资格投资分析重难点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备考经验分享  证券从业资格预约考试规则 | 解读

  证券从业考试五科备考复习资料  证券从业考试投资基金章节习题

  证券从业市场基础知识 | 发行与承销 | 证券交易 | 投资分析 | 投资基金押题测试卷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证券从业资格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