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财务报告目标

|0·2013-08-05 09:31:28浏览0 收藏0
摘要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财务报告目标,要解决提供什么样的财务报告的问题。

  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要解决提供什么样的财务报告的问题。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受托责任观强调可靠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如股东通过报表确定经理人业绩);决策有用观强调相关性,较多采用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如股民通过报表选择股票)。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受托责任

  其中,决策有用是主要目标,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是企业财务报告编报的首要出发点;受托责任是次要目标。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就是说,会计做的是甲公司的账,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凡是能独立从事会计核算的单位,即有特定的权力义务界限的组织(如生产车间、门市部、分厂等),都能成为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永远存续,因此,有必要进行会计分期。即,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如果不满足持续经营假设,那么,正常的会计处理原则都不再适用。比如资产,则不能再按照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计价,而应改为清算价格计量。

  (三)会计分期(时间范围)

  会计期间包括会计年度和中期。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中期有半年、季度、月份和其他等四种。有的中期是不规则的期间:比如2010年5月8日进行企业合并,那么当天要编制合并报表,合并报表涵盖的期间:2010年1月1日~ 2010年5月8日,就属于中期。

  注意关系: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递延、待摊等会计方法(前者产生后者,后者以前者为前提)。

  (四)货币计量

  我国规定,我国的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但是,列报货币只能是人民币。也就是说,我国的企业如果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该企业可以选择外币来记账,但其对外编制报送的会计报表,必须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权即收入,责即费用,收入和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不管款项是否收支。

  权责发生制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础。现金流量表遵循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是折旧、递延、待摊、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会计方法的基础。会计分期是权责发生制的前提。

  行政单位和非营利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硕士课程上线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会计职称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备考辅导(九)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练习题汇总(一)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模拟试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