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定义判断问题

|0·2013-07-30 15:50:07浏览0 收藏0
摘要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定义判断问题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定义判断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也是逻辑学基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定义判断题目大部分为单定义判断。在公务员考试笔试复习准备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单定义判断的解题方法。单定义判断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两种:提取要点法和归纳关键信息法。

  一、提取要点法

  提取要点法是解答定义判断题目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要想准确地提取出定义的要点,可以从主体、客体、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四个方面考虑,其中主观要素 是指目的、目标等,客观要素则是指采取的手段、达到的效果等。实际上很多要点是可以通过提示词来确定的,常见的要点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表主体

  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主体一般位于定义项的前面,除了要重点关注主体本身外,还要特别注意主体的修饰词如主体的数量、主体的性质等。一般来说,有明显主体的定义多为法律类、行政类定义。

  主体一般可作为定义的要点,有的题目仅仅依靠区分主体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但这样的题目毕竟是少数,实际上大多数题目需要结合其他要点来确定答案。

  易混淆主体类型及含义:

  1.行政机关:简称“政府”,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包括政府以及有关功能部门(官僚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在通常意义上不属于行政机关,而是司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政协、议院不属于行政机关而是立法机关。

  2.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驶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二)表客体

  客体,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象。单独以客体为要点的定义比较少,很多定义中的客体都是省略的,即使出现一般也需和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判断。

  (三)表目的

  有些定义中会明确指出其目的,即主观要素,也就是行为者主观上具有什么样的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常见提示词:“达到什么目的”、“为了……”、“确保……”等。

  (四)表原因

  有些定义中规定了某些行为的原因,这类信息一般也是定义的要点。

  常见提示词:“由于…”、“出于…”等。

  由于表原因的要点的特征词很明显,较易发现,所以考生更应重视对选项中所述事件或情况的分析。找准选项的原因,有助于可以快速锁定答案。

  温馨提示:请大家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公务员考试最新息。

  编辑推荐

  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判断推理备考五阶段

    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逻辑“三段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判断推理1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