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点击进入:2013年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讲义汇总
工业区位论(重要考点)
(1)工业区位论的核心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和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2)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①关于运输成本定向工业区位的分析。
假定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仅就运输与工业区位之间关系而言,韦伯认为,工厂企业自然应选择在原料和成品两者的总运费为最小的地方,因此,运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运输距离和货物重量,即运费是运输物的重量和距离的函数,亦即运费与运输吨?千米成正比关系。
在货物重量方面,韦伯认为,货物的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原料重量与成本重量间的比例)对运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为此,他对工业用原料进行了分类:一是遍布性原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料,此类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不大;二是限地性原料,也称地方性原料,指只分布在某些固定地点的原料。它对工业区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以上分类,韦伯提出原料指数(2004年试题)的概念,以此来论证运输费用(2007年试题)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所谓原料指数,是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的重量和制成品重量之比,即:
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按此公式推算,可得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种类原料的原料指数。一般使用遍布性原料的指数为0,纯原料的指数为l,失重性原料的指数大于1,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布性原料,其指数都可能小于1。由此可知,限地性原料的失重程度愈大,原料指数愈大;遍布性原料的参用程度愈大,原料指数则愈小。而原料指数的不同将导致工业区位的趋向不同。因此,当在原料指数不同的情况下,只有在原料、燃料与市场间找到最小运费点,才能找到工业的理想区位。
②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韦伯从运输成本的关系论述了工业区位模式之后,对影响工业区位的第二项因素一一一一劳工成本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劳工成本是导致以运输成本确定的工业区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素。所谓劳工成本,就是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或称劳动力费用。
韦伯认为,当劳工成本(工资)在特定区位对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工资较低)的地区选址建厂,其前提是在工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条件之下,工厂从旧址迁往新址,所需原料和制成品的追加运费小于节省的劳动力费用。在具体选择工厂区位时,韦伯使用了单位原料或单位产品等运费点的连线即等费用线的方法加以分析。同时,还考虑了劳工成本指数(即每单位产品之平均工资成本)与所需运输的(原料和成品)总重量的比值即劳工系数的影响。
③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
a.集聚因素(考试重点,经常出单项和多项选择题)。
集聚因素如同劳工成本可以克服运输成本最小区位的引力一样,由其形成的聚集经济效益也可使运费(2006年试题)和工资定向的工业区位产生偏离,而形成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变形。
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又可分为一般集聚因素和特殊集聚因素。它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一、生产或技术集聚,又称纯集聚,对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由工厂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其二是同一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二、社会集聚,又称“偶然集聚”,是由于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它也包括两方面:一是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二是一个企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获得额外利益。
韦伯认为,生产集聚是一般集中因素,社会集聚则是特殊集中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而后者则是偶然的外在因素。所以在讨论工业区位时,主要注意一般集中因素,而不必注意特殊集中因素。
b.分散因素。
“分散因素”与“集中因素”相反,指不利于工业集中到一定区位的因素。因此,一些工厂宁愿离开工业集聚区,搬到或新建在工厂较少的地点去。但前提条件要看集聚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还是房地产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大,即取决于集中与分散的比较利益大小。
编辑推荐:2013年土地估价师考试VIP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