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构思文章的策略

|0·2013-07-11 09:13:49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构思文章的策略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技巧专讲冲刺密卷个性定制

  构思是对文章主题、结构、材料、语言、论证手段、修辞方法的总体设计。建筑桥梁、楼宇要先有设计图,撰写文章、作答申论要先行构思。正如建筑要从地基打起一样,构思也要先从文章――答案的基础即主题开始。

  一、立意

  (一)立意的概述

  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主题――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申论作答的特点是针对问题,既要判断问题性质,又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后果、影响、作用,提出对策,不同的作答要素、同一要素的不同侧面,决定了答案的论点必然是散的,即总论点统摄下的各个分论点。确立总论点及其分论点的思维程序即立意,也可以说是立论。

  主题――中心思想、核心论点。好比军队的首脑、指挥中枢,不仅决定着文意思想的走向、事理逻辑的脉络,也决定着文章的标题、结构、布局、语言、修辞和论证方法,有什么主题决定要采取什么样的写法。立意、立主脑,确定主题,正如行军打仗要首先任命统帅,建立指挥中枢,是构思的第一个步骤。有了主题,文章就有了主心骨,接下来就可以决定怎么写。

  不管申论的答案是什么形式,是有标题的短文,还是无标题的散论,几十句、几百字需要几百字的统帅,几百句、上千字需要上千字的统帅,而这几百字、上千字的内容应该也必须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就是主题或论点,通常不是用标题来显示,就是包含在正文的主题句中。

  主题,统率着全篇的一切。要表达几层意思、每层表达什么意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点、用什么手法来证明论点、字写成多少,都需要立意来做约束、限定和统摄,围绕主题来安排确定。准确的立意,相当于一场战役的正确指挥,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主题确定,文章的一切就可以在心中明晰起来,做到胸有成竹。

  立意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把有关政策、理论原则同申论试题所反映的现实、客观的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联系起来,针对要求认识、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而合理可行的见解。

  (二)立意的四个必备标准

  一般文章的立意,要求“纯、正、新、高”。

  1.纯,就是主题要集中、专一。

  在申论作答中,一段散论、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论点。总论点下可以有分论点,但却不可以有两个并立的主题和中心论点,一个答案只能针对一个问题。刘熙载说:“主意要纯,一以贯摄。” (《艺概》)要以单一论点统摄全篇,从头到尾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阐发。例如,《论公务员精神》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从行政伦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共关系、个人品质几个方面同时立论,既要谈“为民请命、为民作主”,又要谈“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为上级分忧”;既谈应做社会表率、与同事团结共处,又谈俭以养德、廉以修身,论点就太过分散,形不成一个中心论点,主题就不突出,也不会切中“公务员精神”这一题目。公务员精神立意应抓住“精神”前面的“公务员”这一特定对象,公务员主要是承担公共服务的,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精神主要应从行政伦理和职业道德角度切入,在申论的有限篇幅内,应专攻一点,“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更好地实现公众意愿、要求和利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才是切题,通俗的说法,就是 “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立意要集中,除了避免多头立论,还要避免空泛,应尽力缩小论点的涵盖范围。如 “从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起”,如果论点确定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立论面就过宽,论述易流于空泛,且容易偏离题意。正确的立论应从特定群体如公务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入手,将论点定为“提高公务员的阅读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样范围就窄了,准确地体现了题意,也容易展开论证,观点的说明会较有说服力。

  2.正,即是观点要正确,要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符合官方看法、主流意志。

  前章“持论务正”一项申论要素的运用原则,对此已作了阐述。古人还重视“文由心发,道由心生”,启示我们立意时要注意道德,正义上应能站得住脚,经得起质问和检验,如果给定资料的观点与社会习俗、道德和公平正义有冲突,就不要迷信给定资料,应服从自己对于道德、正义的判断,赋予文章一个正确的论点;同时,持论务正,也要求立论要端正大方,四平八稳、光明磊落,不要从一孔之见出发,陷于狭隘,更不要标新立异、故作惊人,将自己还不成熟的思想定型成论点,会使答卷陷于危险的境地。如对电视剧《闯关东》主要精神的概括,应立足于“创新、创业”,而不应论述创作者的思想、作品的精神境界、艺术魅力,如主人公的感情、义气如何感人,如何体现了家庭成员团结、济困扶危的精神,这是偏离题意。

  3.高,指观点、见解要深刻,立论的层次、论点的理论和道义高度要高。

  如要说明证人不作证问题的危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可以从“道德义务是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起笔,但比较之下,“维护司法公正,进而促进公平正义,再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显然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理论和道义的高度更高。两相权衡,自应把“证人不作证妨害司法公正,推动证人作证,必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论点。在申论作答立意时,应尽可能提出层次更高的论点,在多个备选论点中选择层次最高的一个。但立意不是可以任意拔高的,必须依据给定资料所透露的信息这一规定条件,高也要不超过能从给定资料引申出论点的高度。

  4.新,指观点要新颖,有自己的独到的观察角度和创见。

  在申论考试应试者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能推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对于脱颖而出、获得考官青睐是十分重要的。新,可能是引起阅卷者注意的最强有力的亮点。立意――论点的确定,要做到新,就要追求个性和创造性,实现的方法:

  一是专攻一点。在可以多方面论述的问题上专攻一点,如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可以专就幸福民生这一点展开论述,也可从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的能力展开论述。专攻一点,要善于从不为常规思维所关注的独特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事物,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例如,作文给定题目为《从公用电话亭被损坏谈起》,如果仅仅从维护公用设施、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这一角度去立意阐发论点,虽然稳当、肯定正确,却没有什么新意可言;如联系到国外旅游场所针对中国游客的汉字提示“请勿乱刻乱画”、“请勿大声喧哗”、“请便后冲水”,进而想到有些中国留学生使用所在国家的公用电话,在硬币上拴绳,投币后又收回,就可以得出“公用电话亭被损坏反映了国人社会公德的缺失,随着经济实力增强,我国公民在海外活动增多,能否遵守普遍的社会公德和当地的习俗,关系到国格、人格,是我国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这一观点,从“维护软实力”这一切入点出发去谈“公用电话亭被损坏”引起的话题,新意立刻就显了出来,必然会引起考官注意、给其留下较深的印象,那么相对其他立论大同小异的考生,获得较高的分数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是抓准题意。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申挖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推出新意来。在申论的实际经验中,一般作答对符合题意(包括材料内容和试题本体)的要求限制较严,在立意上求“新”、创新的空间可以说不大。要强化作答给阅卷者的印象,可取的寻求新意方式是在备选论点中选择相对较有新意、最能引起他人注意的一项。申论作答要求全面,论点通常是多项并立,相互间是平行的。要答出新意,就要在各项论点中有所侧重,突出有新意、更易引起注意的一项。

  例如2008年广东申论问题二,要求就材料五写出广州市公交改革的建议,备选论点有:(1)缓解交通拥塞的措施――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期限制持免票证的乘客搭乘地铁;(2)提高交通效率的措施――实行快速公交公共交通(BRT);(3)增加市民福利、降低交通出行成本的措施――实行公交、地铁票价优惠。三项论点(措施)代表公交改革的不同方向,前两点可视为提高交通效率,后一点可视为增加交通的社会福利,是要效率还是要福利,这是决定改革的方向、实施改革的前提。效率和福利两者不可能并重,必须做出优先选择,选择哪一项,就是作答的侧重点,也是立意是否“新”的标志。无论效率还是福利都是改革所必要的,侧重哪一方向都不能算错,只要在立意中侧重某一方向――如集中阐述提高公交效率的措施,或集中阐述降低市民出行成本的措施,均可表达出新意来;反之,如果几种论点、两个改革方向面面俱到,立意就会显得“平”,没有侧重的方向,就体现不出新意来。如果能进一步认识“改革”和“公共交通”的本质含意,认识到公共交通是为公众服务的,改革的目的最终也要实现公众利益,那么,效率只是达向公众(或公共)利益的一个途径,把提高效率和增加(或改善)市民交通福利统一到 “实现公众利益”这一终极目的上来,立意的境界就高了,新意也就出来了。

  三是开放思维。开放思维相对于封闭思维,是运用联想的方式,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由事物的此面转到彼面、由甲事物转到乙事物。联想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有统摄的广泛联想,是带着解答申论问题的目的、在给定材料中进行的广泛联想,从材料中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措施;也可在遵守题目和给定资料所限定的信息边界的前提下,不局限于资料本身,而超出资料范围,通过联想,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出对作答有价值的相关理论或事实,从而体现出新意。

  例如2008年天津申论考试内容是关于公共安全的,运用开放思维进行联想,当前我国存在哪些方面的公共安全问题,怎样有针对性地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提高政府的危机处理水平,作答者为求新意,可能想到网络安全问题,如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钓鱼”交易等等,从加强网络监管和防范的角度立意,确实也能体现一定的新意,但没有抓住题意―― “公共安全”的本质。这种联想是与作答对象关联性不强的、非本质的联想,其联想的结果不能准确实现作答的目的,如从强化网络安全方面立意,就会跑题。另一种联想是不久前南方普遍发生的强降雪,给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如交通瘫痪、断水断电、工厂停产、农作物绝收,进而想到以雨雪冰冻等突发自然灾害为例,立论阐述政府应如何保障公共安全。从雪灾切入公共安全,不仅切题,而且很可能就是命题者的思路源头――正是由于最近发生了雪灾,他们才想到并设计了这一问题。材料第(六)部分“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已经有所提示,以应对雪灾为具体的话题切入点,从信息预警、预案建设、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协作与社会动员、信息公开与发布、危机治标与治本等多个方面阐述“应对公共安全问题的措施”、“增强危机管理能力,提高政府处理危机水平”,通过最新产生的事物、最新发生的事件、最新出现的问题进入话题,展开立意,是最容易提出新意的,前提是这种联想一定要符合作答对象的性质、符合题意要求。

  四是逆向思维。运用逆向思维从常规观点的反面立意,从相反的角度对人们的习惯认识进行超常的理解,对已有的观点作出新的解释。例如“开卷有益”原意是开卷读书必有好处,表达的是积极意义,通过逆向思考,从“贪多滥读、不加选择读坏书、不求甚解读了白读”来理解,就可能得出“开卷未必有益,不加鉴别的阅读还会有害”的论点,赋予了这一词语以新意。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习题汇总

  2013年各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总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材料中找答案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