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习题:政治常识9

|0·2013-06-14 14:32:09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习题:政治常识9

  课程推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基础课程 | 行测、申论单科专项辅导

  热点课程:413联考面试一对一互动辅导 |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直播公开课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2、虽然有相关法律规定,但许多人没有把酒后驾车看作违法行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酒后驾车未必就出事,未必就被查。由此可见,驾车者需要正确处理(  )。

  A.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囵”“髁”一个个十分生冷的字,通过互联网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火得烫手。虽然其在网络上的含义与其原来的含义相差甚远,但因为表达起来方便、形象,深得网友热捧,但同时,网络生僻字的不规范使用也引起了一部分网友的担忧。下列观点与这一社会现象所蕴涵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骐骥长于日行千里,雄鸡长于报晓司晨

  4、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5、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习题:数量关系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练习汇总

  2014年国考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

  课程推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基础课程 | 行测、申论单科专项辅导

  热点课程:413联考面试一对一互动辅导 |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直播公开课

  解析

  1.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肯定--再否定这样循环但级别不同的途径完成自我的发展,这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故选A。

  2.许多驾车者的想法是主观的想法,没有从客观出发,这就要求这些人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做到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出发,不要单凭自我意识进行判断,故B正确。这些人认为酒后驾车未必出事、未必被查是一种侥幸心理,只看到了事物的偶然性,而否认了事物的必然性,故C正确。驾车者酒后驾车的行为本身对他人就是一种威胁,但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故A正确。本题选ABC。

  3.题干中提到的生僻字使用固然方便、形象,但是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这说明我们想问题看事物既要看到其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其不好的一方面,即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同时这些字大行其道也和网友的追捧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行事要注意一个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A、B两项即说明事物一旦超出“度”,即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故本题选AB。

  4.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因素(方面)是指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因素(方面),否定因素(方面)是指事物内部促使其自身消亡的因素(方面)。故选B。

  5.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大众心理是社会意识,它对经济趋势的影响即社会意识起能动作用。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习题:数量关系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练习汇总

  2014年国考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