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年经济师考试《初级工商管理》讲义:第六章

|0·2013-05-21 09:51:40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3年经济师考试《初级工商管理》讲义:第六章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

  点击查看:2013年经济师考试《初级工商管理》讲义汇总

  第六章 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

  第一节 技术改造概述

  技术改造的含义和内容:

  (一)技术改造的含义

  技术改造就是在坚持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企业现有的基础上,用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以改变企业落后 的技术面貌,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进行技术改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走集约化经营和提高企业价值的必由之路。

  (二)技术改造的内容

  (1)设备更新改造,即用新的技术装备替换那些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技术设备。

  (2)工艺改革,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对产品的材料、加工制造的方法、技术和过程等进行改进与革新。

  (3)产品更新换代。

  (4)厂房、生产性建筑物和公用工程的翻新、改造。

  (5)燃料、原材料综合利用和对粉尘、噪声的治理。

  (6)零星固定资产的购置。

  技术改造的原则和层次:

  (一)技术改造的原则

  (1)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并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2)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

  (3)全面规划,首先抓好解决企业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4)量力而行,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实际出发。

  (5)“成龙配套”,以产品生产为主体,以工艺技术为基础,使各个方面工作协调配套。

  (6)把技术先进性、生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

  (二)技术改造的层次

  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表层技术改造。

  (2)内层技术改造。

  (3)深层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的基本程序:

  (1)调查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剖析技术基础的优势和劣势,找出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调查研究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的科技 新成果,掌握技术改造的时机,确定技术改造项目的轻重缓急。

  (2)提出改造目标、方向、范围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3)提出改造方案,根据市场环境、内部条件,制定改造的各项目具体配套方案。

  (4)可行性研究,在事前对预投资期的各种建设方案、技术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的实施可能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节 技术改造方案选择

  技术改造规划:

  企业技术改造规划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方向、任务和措施进行的计划。它是在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行业和地区规划要求, 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它包括本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一定时期技术改造应达到的目标,技术改造的具体项目、规模(投资额)、内容和办法,各项目之间的 相互协调和衔接。技术改造所需要的资金、设备、原材料,技术力量的来源,具体负责单位和人员,改造后的经济效益等。

  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的具体内容有:

  (1)明确企业技术改造的战略目标、安排和实施步骤。

  (2)确定企业生产过程应达到的技术水平。

  (3)明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水平及指标。

  (4)通过技术改造确定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能源和原材料节约、利润、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及措施。

  (5)确定技术改造的重点、时间安排和进度。

  (6)实施上述事项所必需的组织和技术措施、资金筹措和人员的培训。

  技术改造项目的确定及其可行性研究:

  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确定投资方向阶段。

  (2)项目的初步选择阶段。

  (3)项目拟订阶段。

  (4)项目的评价和决定阶段。由于企业技术改造较为复杂,涉及的问题多,政策性强,因而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难度较高。

  (一)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企业技术改造的技术选择问题。

  (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进行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需要对技术改造方案的总投资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在计算技术改造方案的总投资时,除了考虑由于进行技术改造而追加投资外,还应该把由于技术改造引起的某些生产能力消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计入总投资之 中。也就是说,技术改造后形成的生产能力,不仅以追加投资为代价,而且还以旧的生产能力的消失为代价,这一代价将要靠改造后增加的收益按标准回收期予以收 回为在此情况下,其总投资可按下式计算:

  K总=K新+K损-K利

  式中K总――技术改造的总投资;

  K新――因技术改造而新追加的投资额;

  K损――技术改造中拆除的旧设备、旧设施等所造成的损失金额;

  K利――拆除固定资产回收利用的价值。

  技术改造方案优化选择的方法:

  技术改造方案优化选择的方法有多种,这里只介绍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和效益成本分析法。

  (一)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是指某技术改造方案的投资额用该方案实施后的净收益额来补偿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

  其计算公式如下:

  T=(ΣK)/P

  式中 T――投资回收期;

  K――投资额;

  P――年平均净收益额。

  (二)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追加投资回收期是指某技术改造项目有两种以上方案时,采用某一方案比采用其他方案多投资的部分,由采用这一方案比采用其他方案节约的经营费用来补偿所需要的时间。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甲方案比乙方案投资少,而经营费用多;或者甲方案比乙方案投资多,而经营经费用少。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技术设备先进一些,投资就得多一些,带来的好处是将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消耗就省,因此经营费用就少。在此情况下,就要用追加投资回收期来进行方案评价与优选。

  (三)效益成本分析法

  效益成本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技术改造项目的各方案在整个寿命期间内收益的现值与成本比率,以确定各技术改造方案排列的优先次序和取舍的方法。

  第三节 设备更新与改造

  设备的寿命:

  设备寿命分为使用寿命、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

  (一)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指在正常使用、维护和保养的条件下设备的服务时间。

  (二)设备的经济寿命

  设备的经济寿命是考虑设备的有形磨损,根据最小使用费用(成本)的原则确定的设备寿命。

  设备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购置设备时的投资费用,

  另一部分是维修保养、燃料动力消耗和劳务支出等经营费用。

  前者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其分摊费用越少;后者是由于有形磨损造成的设备低劣化,其值将逐年扩大。这两种具有相反趋势费用的和,必然会有最小值,这个最低的使用费用就是该设备的经济寿命费用。经济寿命费用所对应的设备使用年限,就是该设备的经济寿命。

  (三)设备的技术寿命

  设备经济寿命也称“最佳更新期”。但这决不意味着设备一定要使用到经济寿命结束时更新才合理。由于技术进步,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情况是在设备尚未达到其经济寿命年限,就应该用技术更先进、经济更合理的新设备,提前予以更新。因此要求企业在设备更新时,不但要考虑经济寿命,还要考虑未来技术进步对设备寿命的可能影响。

  这种从设备投入使用到因技术进步而更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设备技术寿命。在技术寿命期间所对应的年平均使用费用(成本)称为“技术寿命费用”。

  设备的改造:

  设备改造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1)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数控化、联动化;(2)提高设备功率、速度、刚度和扩大、改善设备的工艺性能;(3)将通用设备改装成高效、专用设备;(4)提高设备零部件的可靠性、维修性;(5)实现加工对象尺寸公差的自动控制;(6)改装设备监测监控装置;(7)改进润滑、冷却系统;(8)改进安全、保护装置及环境污染系统;(9)降低设备原材料及能源消耗;(10)使零部件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提高“三化”水平。

  设备改造的重点首先是那些耗能高、效率低、精度差及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陈旧落后设备。同时,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设备也应列为重点改造对象。

  设备改造的方案,必须经过初步设计和技术经济评价,与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确定最佳方案。设备改造既要考虑设备的技术性、适用性,又要考虑它的经济性。一般最普通、最典型的设备改造,不是改造役龄最长或役龄最短的设备,而是役龄为中年的设备;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设备结构,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革或增加某些机构,改善设备的技术性能。因此,企业在进行设备改造时,必须采取谨慎态度,从薄弱环节人手,从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学习、引进和独创结合起来,并结合设备的大修理来进行,紧紧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企业的设备改造工作。

  第四节 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含义与特征:

  (一)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含义

  新产品开发战略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新产品开发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新产品开发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规划的基础。

  (二)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特征

  从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含义可以看出,新产品开发战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全局性。

  (2)未来性。

  (3)系统性。

  (4)竞争性。

  (5)相对稳定性。

  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基本类型:

  新产品开发战略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领域、新产品订发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这些内容的不同组合方式,便形成了不同的新产品开发战略。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隋况加以选择,即可构造出适合本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战略。一般来说,根据对资源的要求和承担风险程度的不同,比较典型的新产品开发战略有四种。

  (一)进取战略

  这种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基本特征是:

  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一般限定在产品的最终用途和技术方面;

  新产品开发的目标一般确定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新产品创意构思多来源于市场营销或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或二者的结合;

  新产品创新的程度能达到首创水平,至少部分首创;

  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时机的选择上,多数确定为率先投入;

  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一般为自行研制开发或合作开发。

  (二)紧随战略

  紧随战略是指企业不抢先研制开发新产品,而当市场上一出现新产品,就立即进行仿制或寻找新产品的缺点而加以改进创新,以生产出功能、款式、包装等更好的产品。

  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必须拥有信息灵敏的技术情报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其他企业的研究动向与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新产品研究与仿制能力。采用这种战略,可以使企业减少研究开发费用,对别的企业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产品可以迅速拿来加以改进,以迎头赶上。但其对企业市场营销的水平要求较高,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困难较大。紧随战略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开发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

  (三)保持地位战略

  (四)冒险战略

  新产品开发的方式:

  企业正确地选择新产品开发方式,是减少新产品开发风险、提高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的前提之一。企业可选择的新产品开发方式主要有自行研制开发、引进开发、结合开发和合作开发。

  (一)自行研制开发

  这种方式可细分为:(1)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技术研究,直至产品开发研究的全过程,全部由企业自身力量完成。(2)利用社会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企业只进行应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研究。(3)利用社会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企业只进行产品开发研究。采取这种方式开发新产品不仅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企业保留技术秘密,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从长远看,这种方式应该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主要形式。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新产品,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及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因此,它适用于科技开发能力、筹资能力和人力资源较雄厚的企业。

  (二)引进开发

  (三)结合开发

  (四)合作开发

  新产品开发的过程:

  (一)调查研究与提出新产品开发整体设想

  (二)新产品创意构思

  (三)新产品创意构思的筛选

  筛选创意构思时,

  一要坚持新产品开发的正确方向,

  二要兼顾企业长远发展和当前市场的需要,

  三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创意构思的筛选分经验筛选和评价筛选两步进行。

  (四)新产品开发决策

  (五)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

  1.新产品的设计

  2.新产品的试制

  新产品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六)新产品鉴定与评价

  1.新产品鉴定

  2.新产品评价

  (七)市场试销

  在市场试销过程中要掌握试用率、再购率和购买频率三个数据。

  (八)投放市场

  (1)投放市场的时间。

  (2)投放市场的地点。

  (3)投放的对象。

  (4)投放的策略。

  新产品开发的组织:

  (一)新产品开发组织活动的基本特点

  (1)新产品开发组织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信息输入和决策过程。

  (2)新产品开发组织活动是企业各部门、各层次有机配合、协调行动的过程。

  (3)新产品开发活动与现有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的差异性。

  (二)新产品开发典型的组织形式

  1.新产品委员会

  2.新产品部

  3.产品经理制

  4.创业小组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