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银行从业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风险管理

|0·2013-05-20 10:00:45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3银行从业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风险管理

  4.3 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虽然通常采用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损失规模来计量,但绝不等同于损失本身,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可能的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风险具有独特的特点。这突出表现在: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在其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很低,属于高负债经营;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且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中枢,其风险的外部负效应很大。

  风险既是商业银行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计量、监测并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是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根本所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4.3.1 银行风险的种类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和战略风险九大类。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场外衍生品交易中。从发展趋势来看,银行正越来越多地面临着除贷款之外的其他银行业务中所包含的信用风险,包括承兑、同业交易、贸易融资、外汇交易、金融衍生业务、、承诺和担保以及交易的结算等。因此,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有问题,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有问题,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不完善。这七种损失事件还可进一步细化为不同的具体业务活动和操作,使银行管理者可以从引起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经常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交织并发,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将其与其他风险严格区分开来。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监管机构在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和银行对操作风险也开始逐步重视。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5.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

  政治风险是指境外银行受特定国家的政治原因限制,不能把在该国贷款等汇回本国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政权风险、政局风险、政策风险和对外关系风险等多个方面。

  社会风险是指由经济或非经济因素造成特定国家的社会环境不稳定,从而使贷款银行不能把在该国的贷款汇回本国而遭受的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境外银行仅仅受特定国家直接或间接经济因素的限制,而不能把在该国的贷款等汇回本国而遭受的风险。

  国家风险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声誉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7.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从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罚款、罚金或者进行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8.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严格来看,合规风险是法律风险的一部分,但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一般单独加以讨论。

  9.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战略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4.3.2 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在银行经营的过程中,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以确保银行经营安全,进而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取尽可能大收益的行为总和。

  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它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银行的发展而发展。从总体上来看,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银行经营中最直接、最常见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社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银行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极大压力。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同时避开金融监管的限制,各方银行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开始大量创新并使用金融工具,如大额存单、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来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增加资产运用,刺激经济的发展。银行被动负债方式向主动负债方式的转变,导致了银行业的一场革命,但同时负债规模的扩大,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使银行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因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汇率波动不断加大。始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加剧,利率的波动也开始变得更为剧烈。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模式稳健有余而进取不足,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进取有余而稳健不足,两者均不能保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它突出强调了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对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和期限的共同调整、经营目标的互相代替以及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的变窄、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银行开始发现自己可以从事更多的风险中介工作,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限转换中介,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银行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技术逐渐应用于银行的风险管理。随着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国际银行业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都进一步昭示,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国际银行业的新变化促使风险管理朝着更科学和完善的方向发展。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4.3.3 全面风险管理

  COSO委员会2004年正式颁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Integrated Framework)。《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称:“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赢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合理地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可以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蕴含的风险管理理念。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了面向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银行管理风险的结构性重组以及合并收购浪潮的掀起,银行开展了遍布全球的跨国经营,由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导致的国家风险便成为危及银行业安全的重要因素。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是全球化的,应该根据业务中心和利润中心建立相适应的区域风险管理中心,与国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相互衔接和配合,对各国、各地区的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在国别、地域之间的转化和转移进行评估和风险预警。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公司/机构、个人等不同客户种类,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不同性质业务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需求,其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在银行系统内实现风险管理理念、目标和标准的统一,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全面化、系统化。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每个业务环节都具有潜在的风险,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哪一个环节缺少风险管理,就有可能出现损失,甚至导致整个业务活动的失败。

  4.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企业的经营区域逐步跨国化,股权逐步多样化和复杂化,业务领域逐步多样化,给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已经从原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从关注单笔交易、单项资产和单个客户,扩大到既重视单笔交易和单个客户的风险管理,又高度关注所有信用敞口的总体风险控制。为了避免各类风险在地区、产品、行业和客户群的过度集中,银行可以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以及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等一系列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防范和转移各类风险。同时,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通过内部模型来识别、计量和监控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银行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为了有效地识别、计量和监控风险,银行通常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无论是董事会、管理层,还是业务部门,乃至运营部门,每个人在从事岗位工作时,都必须深刻了解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主动地加以预防。

  4.3.4 风险管理流程

  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步骤。一般来说,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决策的责任。

  1.风险识别

  2.风险计量

  3.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可以将风险在进一步加大之前识别出来;二是报告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质量与效果。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全科重点资料    2013上半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时间

 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  银行考试个人贷款单选题及答案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