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第三章

|0·2013-05-20 14:18:34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第三章

  点击查看: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汇总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第一节 购买性支出

  一、 行政管理与国防经费支出

  (一)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在性质上的共同之处:

  1.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都属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这两类支出是国家财政的最基本的支出。

  2.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都属于用于社会消费的非生产性支出,对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创造没有直接的贡献,必须加以约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取决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结构及其职能。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按其最终用途划分,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以及用于专项工程和其他的支出。

  (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控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超过同期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水平。

  (2)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较快。

  (3)人员经费中的工资和补贴支出的增长速度突出。

  (4)离退休费用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

  (5)行政管理费支出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动。

  (6)行政管理支出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的不平衡趋势扩大。

  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人员与机构双膨胀;2、政府预算约束软;3、行政支出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控制行政支出规模,优化行政支出结构,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合理调整规划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力;

  第二,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

  第三,深化以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转变行政职能和完善行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

  A.行政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一是横向减少机构数目;二是调整组织结构形式。

  B.行政职能方面的改革:

  一是增设或扩大可增加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机构;

  二是取消或调整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一致的或由市场经济调节机制取代的政府职能并相应取消或调整有关机构;

  三是取消或调整可用法律手段取代的政府职能并相应取消或调整有关机构;四是取消或调整政府管不了或不该管的各种职能或职责,并相应取消或调整有关机构。

  C.行政体制改革:包含行政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两方面的改革。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1.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内容上看,文教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经常性支出,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教三项费用等投资性支出。

  【注意】这里可能出题。

  2.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负债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贡献越来越大。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分类:

  (1) 按支出的部门划分: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及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事业的事业费支出。

  (2)按支出的用途划分: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务经费有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业务费。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

  1、定员定额管理

  (1)定员管理

  确定依据:一是国家规定的定员比例;二是机构的等级。

  (2)定额管理

  分为收入定额和支出定额两类。收入定额包括补偿性收入定额、生产性收入定额和代办性收入定额。支出定额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支出用途分为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按定额的范围划分,支出定额可分为单项定额、综合定额和扩大综合定额。

  2、预算管理

  (1)现行的预算管理办法。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3. 预算管理办法改革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改变国家包办事业单位的传统观念。

  第三,强化了预算约束性,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责任。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1、政府对投资的调节方式

  所谓间接调控,就是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

  所谓直接调控,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2、调控内容:

  第一,直接调节自身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总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第二,调节自身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各自的特点

政府投资
非政府投资
不盈利或低盈利,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
财力雄厚,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自身积累,无力承担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
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四、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

  基础产业都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共同特征,财政投融资是发展中国家基础部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

  建立财政投融资制度,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发展政策性银行。

  (三)财政农业投资

  1、财政农业投资的主要内容

  (1)预算内资金投入

  (2)预算外资金投入

  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主要包括: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支出;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此外,政府支援农业生产发展的手段:信贷、价格、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支援农业发展。

  2、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科研、科学技术推广、农户教育等方面的投资。

  第二节 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

  社会救助具有的两个主要的特点:全部费用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解决,接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受保人享受社会救助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状况调查,国家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救助。

  (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

  (二)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1.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从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交纳一半的社会保障税;二是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

  筹资模式大体有三种:

  (1)现收现付制。即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

  特点:开始实施时,保险费率较低,但要随支出水平的上升经常做出调整。

  (2)完全基金制。即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

  特点:实施初期缴费率较高,以建立基金,但缴费水平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

  (3)部分基金制。即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

  特点:缴费率在保险举办初期较低,以后随支出的提高分阶段提高。

  对于筹资模式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保险内容选择的筹资模式有很大差异。

  现收现付制――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

  部分基金制――养老保险。

  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部分基金制。

  3.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由于各个国家情况的差异而明显不同:

  (1) 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如英国、新加坡)

  (2) 分散管理模式

  (3) 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如美国。

  【注意】:理解概念及各自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筹资、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一是社会保险管理上,总的趋势是从分散管理向统一集中管理方向发展。

  二是社会保险的强制性  三是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在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都采取“基金式”积累,独立管理和保值、增值的运作模式。

  四是社会保险机构都越来越重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思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着更加深刻的改革,改革着眼于以下七个方面:

  (1) 实行社会保障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证经济运行稳定和社会生活的安定;

  (2) 在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上,强调个人参加保险费用的筹集;

  (3)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4) 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5) 设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专门机构负责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

  (6) 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顺利实施的保证;

  (7) 处理好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关系问题,适时开征社会保障方面的税收,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内容

  1.财政补贴的性质

  财政补贴的主体――国家;财政补贴的对象――企业和居民;财政补贴的目的――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财政补贴的性质――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点:

  相同点:从政府的角度,都是无偿的;从补贴领取者的角度,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会较以前有所改善。

  不同点: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总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而社会保障支出与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财政补贴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联系,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很少有这种影响。

  2.财政补贴的内容

  财政补贴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分类。通常财政补贴的分类有如下几个方面:(掌握各项具体形式的含义)

  (1) 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除了上述之外,政府还提供一些较为隐蔽形式的财政补贴,如税收支出和税前还贷等等。

  价格补贴与企业亏损补贴的区别:价格补贴直接与市场零售商品有关,而企业亏损补贴主要与工业生产资料有关;价格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居民,企业亏损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相关企业;价格补贴是在流通环节上的补贴,而企业补贴是在生产环节上的补贴;价格补贴的对象是商品,而企业亏损补贴的对象是企业。

  (2) 按补贴的环节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生产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商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支出)和消费环节的补贴(职工副食品补贴)。

  (3) 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4) 按补贴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以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为主要项目。

  2.改革财政补贴的对策思考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具体设想有:

  (1) 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2) 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3) 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4) 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

  (5) 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6) 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