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

|0·2013-05-02 17:36:35浏览0 收藏0
摘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新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结

推荐: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汇总  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拟测试卷汇总

 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技巧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常见问题汇总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新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党和国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面推进沿海开发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向创新型、集聚化、低碳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我市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迈进,有利于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进,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工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建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城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当前,连云港市以石化、钢铁、能源、装备制造等为主体的临港经济和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体的创新型经济特征明显,两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逐渐起步,但与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两化融合的带动和渗透作用未充分显现,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发展重视程度滞后,创新能力、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发展环境、扶持政策与资金投入相对薄弱。以两化融合作为我市提升传统工业、夯实临港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措施,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的要求日益紧迫。

  二、加快两化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立足我市产业特色和布局,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加强引导和扶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推进两化融合。

  2.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两化融合整体规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突破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3.推广应用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是推进管理创新的过程,要对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方式、体系进行创新,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管理规范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化的潜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目标:

  1.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明显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集散控制系统(DC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信息化技术在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率达到70%以上。

  2.新兴产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高速增长。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2000亿元。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年均增长30%以上。

  3.工业产品电子信息化率有较大提高。机床、重型机械设备等电子信息化率提高到40%,消费用品的电子信息化率平均达到70%以上。

  4.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自给率达到40%以上。

  5.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节能的贡献明显增大,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加快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冶金、化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应用、渗透、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研发设计的融合。提高研发设计过程信息化水平,加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CAPP)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扩大应用面,深化应用领域,提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效率,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产品构成的融合。针对我市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特点,将信息技术渗透到主要工业产品。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ISC)技术、表面贴装技术和嵌入式软件技术等推进传统产品信息化改造,实现产品精密化、小型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融合。重点推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分散控制系统(DCS)等信息技术,促进生产过程数据的即时采集和传输,完成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和管理,故障诊断和分析,性能计算和控制,推进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引导冶金、建材、电力、纺织、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落实节能降耗措施,通过引进、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减少物耗能耗,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经营管理、决策的融合。积极推动大中型企业应用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应用系统,提高企业领导决策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制定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实现对资金、人力、物资、客户等信息的深度开发,使企业内研发、生产、供应、营销各环节相互协调配合,实现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二)着力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化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一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技术相互结合,培育新产业并发展壮大为高增长行业。努力在数字音视频、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元器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通过信息化与船舶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业、商贸业等的融合,大力发展船舶电子、装备电子、医疗电子、商贸电子等新兴电子产业。

  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生物、先进制造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加快生物医药、碳纤维、LED、薄膜太阳能、海上风电、IGCC、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新兴技术产业化,建设新兴产业基地。

  三是培育物联网产业。加快“感知连云港”建设,以江苏省嵌入式信息终端共性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资源,加强与无锡、苏州、南京等发达地区的合作,重点发展射频识别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产业,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物流、装备制造、农业、环保、电力等领域的应用。

  四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连云港创意产业中心建设,突出连云港山、海特色和《西游记》文化,开发大型动漫、游戏及衍生产品,培育游戏、动漫特色品牌,推进三维仿真、宽带网络、设计协同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初步形成产业特色。

  (三)着力推进软件产业规模化

  以行业应用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软件园为载体,大力提升我市软件产业规模。

  一是优先发展软件服务业。推动软件服务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启动建设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软件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积极发展软件外包业务,逐步将软件服务外包的层次从信息技术外包(ITO)向业务流程外包(BPO)推进。

  二是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突出移动通信、汽车电子、数字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医疗电子、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积极发展成熟稳定的模块化软件和功能化软件。

  三是着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发展服务于农业生产、企业经营管理、商贸物流、城市管理、电子商务以及教育、卫生、交通、金融等重点领域信息化的行业应用软件。支持本市自主开发的软件在政府、卫生、教育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扶持本市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在资金、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连云港软件园、七一六软件园的建设,积极支持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发展。

  (四)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

  全面推动信息化与物流、科技、商务、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基地。加快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重点提升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涵盖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自动识别、无线通信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应用,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的信息化。推广应用B2B、B2C支付型电子商务等技术,鼓励企业链接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和商务模式创新。利用我市港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优势,推动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识别和跟踪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各环节中的应用,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化的各个方面。

  (五)着力推进公共管理数字化

  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管理数字化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社会信息服务能力,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基础。加强市县(区)二级政府网站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共参与功能。整合政务骨干传输网,实现对政务网络的集约化管理与利用。深化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应用,逐步建设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监管、电子口岸信息监管、基础信息数据库等重点业务系统,加快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动宽带网络、呼叫中心、IDC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面向企业的数据备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健全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四、加快两化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经信、发改、科技、财政、统计、商务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和工作重点。完善政府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明确牵头协调单位,统筹规划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防止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制定《连云港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连云港市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促面,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优化推进环境

  强化两化融合的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市县各级扶持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要向两化融合项目重点倾斜,推进应用建设和深化推广。集成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等现有政策向两化融合倾斜。将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推荐目录。对我市自主开发的、经审定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并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电子信息系统、产品和技术,应当纳入政府采购清单(目录),由政府采购,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技术改造,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研究开发费用等,按国家相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政策。

  (三)建设服务平台,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建设与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建立中小企业软件及服务(SaaS)平台。以产业集群区、产业特色园区为主体,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信息服务商、行业老师等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建设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深化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整合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加快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三是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港口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桥梁作用和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的政策优势,整合连云港大陆桥国际信息中心、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政府公共信息和国际商务中心信息平台等的相关功能模块,建设连云港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四是建设信息技术创新公共技术平台。依托大专院校、骨干企业,研究建立市级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两化融合重点实验室,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信息技术辅助设计、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等面向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共性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

  (四)加强技术支撑,完善创新体系

  加大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驻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推动“政企产学研金”的紧密结合,着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建立两化融合咨询、建设、运维、标准等专业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和服务联盟,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共同推进的新格局。发布《两化融合典型应用方案与服务推荐目录》,促进服务与需求对接。

  (五)拓宽培养渠道,壮大人才队伍

  建立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就业创业环境。推进两化融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优先享受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骨干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大力扶持信息技术社会培训机构发展,推进培训机构与大专院校、骨干企业合作,建设一批人才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和交流示范基地,加大紧缺专业和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六)完善奖惩机制,营造融合氛围

  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信息化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体系,依法加强信息市场监管、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两化融合第三方独立评估体系,鼓励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在我市开展评估咨询服务。加强工作绩效考核,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每年定期开展两化融合“十佳”企业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对推进两化融合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素质,营造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建设的良好环境。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