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歧义句辨析

|0·2013-04-03 12:50:45浏览0 收藏0
摘要 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河北省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语句表达部分会考查歧义句辨析,这也是河北省省考的一个特点。

  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河北省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语句表达部分会考查歧义句辨析,这也是河北省省考的一个特点。搞清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对于考生辨析歧义句有很大的帮助。总结近年考查歧义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1.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分析:说话或朗读时,需要在句子中间作或大或小的停顿,停顿的地方不同,往往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导致歧义。“晚”和“上”连读,意与“白天”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来的”。

  例2. 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例句后半部分由于停顿位置不确定,既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二、重音不同产生歧义

  例3. 你为什么打他?

  分析:重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一种是逻辑重音,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音通常指逻辑重音。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往往不同。例句如果表达“应该好好教育”的意思,“打”字要重读,若表达的是“该打的是我”之意,“他”字应重读。

  例4.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产太少了;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则表示生产太多了。

  三、多义词引起歧义

  例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分析:一个词或短语常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义项不同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理解不同。例句“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轻视”、“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收看失败”。

  例6.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全国卷)

  “前”字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以前”,指汇报的时间不能超过15日;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前往”,指规定汇报的时间为15日当天。

  四、词性不明产生歧义

  例7.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析: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常会带来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歧义。例6中的“和”字既可以理解为连词,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把这笔钱存入银行,也可理解为介词,意思是“他”只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五、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8.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04全国卷Ⅰ)

  分析:通常上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事或物,而下文使用代词时,指代的内容却未作交代或没有交代清楚,可能造成歧义。例句出现了松下公司的产品,也出现了索尼公司的产品,而“那样”,既可理解为松下公司的产品没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而索尼公司的产品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也可理解为松下公司的产品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而索尼公司的产品没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六、施受不分产生歧义

  例9: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分析:表示某一动作的词语在句中既可理解是施事者发出的,还可理解是受事者发出的,如果施受不分明,也可能造成歧义。例句“孙燕摄的照片”,从施事者来理解表示“照片是孙燕自己摄的”,从受事者来理解则表示“照片是别人替孙燕摄的”。

  七、界定不明产生歧义

  例10.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分析:“看见”如果界定到“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则表示祁爱群很高兴;如果界定到“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则表示援藏干部很高兴。

  八、漏用“的”字产生歧义

  例1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分析:该句表达的本意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气愤”,由于“揭发”之后少了一个结构助词“的”,原句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一行为普遍感到气愤。

  九、量词两属产生歧义

  例12.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04全国卷Ⅳ)

  分析:量词使用范围较广,既可表人的单位,也可表物的单位,若量词修饰的语言单位不明确,就会造成歧义。例句“数百名死难者的亲属”中的修饰语“数百名”既可以修饰“死难者”,也可以修饰“亲属”,并且两种情况两种意思:修饰前者是说“死难者有数百名”,修饰后者是说“亲属有数百名”。

  十、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13.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

  分析:前文交代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而后文的动作由于主体省略而没有归属,这样会导致歧义。例句前文出现了两个主体“我”和“你”,后文由于省略了主语,句子既可理解为“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也可理解为“你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类似的例子还有:

  例14.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由于省略了主语,既可理解为“孩子们来到这里有说有笑,十分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李大伯来到这里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2013年各省报名、笔试时间和相关信息汇总   山西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汇总(2006―2012)

    2013年广西公务员(选调生)考试报考信息汇总 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信息查询网址汇总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