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讲义第二章2

|0·2013-03-18 11:11:22浏览0 收藏0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财政支出的规模,仅供大家参考学!

  点击查看:2013经济师《中级商业》考点汇总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可以用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

  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反映了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也反映了财政分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程度,更能反映财政分配的真实状况。

  我国选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用国民生产总值作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好于用国民收入作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的原因在于:

  1.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

  3.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很难扣除折旧。

  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掌握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来看,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熟悉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一)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二)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

  观点: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而造成,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造成的。并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

  1.内在因素

  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了公共收入水平,从而构成了政府扩大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在正常条件下,在税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政府支出随之上升。

  2.外在因素

  财政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2)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支出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使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

  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熟悉)

  从1978年至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7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原因:

  第一,政策性调整;

  第二,管理水平的原因――该上缴的财政收入未能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

  第三,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预算外资金的问题;

  第四,统计原因。

  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必须讲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掌握)

  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宽。

  (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的效益标准。

  (三)择优的标准不同

  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考试内容:掌握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

  方法适用范围注意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项目。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考虑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等

  金融成本与效益是指由于该项目的建设,使得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受到影响,致使价格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增加了收入或减少了收入。

  (二)最低费用法 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支出、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该方法起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

  (三)“公共劳务”收费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教育、交通等支出),适宜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地节约地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

  公共劳务的定价:

  1.免费和低价政策

  适用于必须从全局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全国普遍使用,但居民对此尚未完全觉悟的情况,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2.平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需特别鼓励使用,又无必要特别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

  3.高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繁华阶段的机动车停车收费

  (四)公共定价法公共定价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1)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2)管制定价,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公共定价法一般包括三种:

  1.平均成本定价法

  这是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法

  (1)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

  (2)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二部定价法是从额定价和从量定价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二部定价法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性质,所以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

  3.负荷定价法

  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行业

  编辑推荐:2012年经济师考试真题视频解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