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银行从业《公司信贷》第十二章重点:贷款风险分类原理

|0·2013-12-09 16:40:21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年银行从业《公司信贷》第十二章重点:贷款风险分类原理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更多课程

  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1.历史成本法

  传统上比较常用的历史成本法,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其优点是具有客观性且便于核查。根据历史成本法,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账面上资产和负债增减的净值。假设没有倒账风险,按历史成本法反映的银行贷款组合就是当前未偿还贷款总额。历史成本法的重要依据是匹配原则,即把成本摊派到与其相关的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

  历史成本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

  第二,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

  2.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3.净现值法

  按照净现值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样,贷款组合价值的确定将包括贷款的所有预期损失,贷款盈利的净现值也会得到确认。因此,如果一笔贷款发放以后马上计算其净现值,有可能该笔贷款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会超过贷款的本金。贷款的利率和贴现率是决定贷款净现值的重要因素,但贴现率的确定较为困难。总之,净现值法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较为理想,但在银行中并未得到广泛采用。

  4.公允价值法

  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于l991年对公允价值法所作的定义是:在非强制变现的情况下,贷款按买卖双方自主协商的价格所确定的价值。如果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法与市场价值法相比,似乎是一种次佳的方法。同年,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发表的关于金融会计标准的声明规定,如果没有市场价格,则应通过判断为贷款定价。判断的依据包括期限、利率和与各等级类似的贷款的市场价格、专门评级机构对类似贷款的评级,以及贷款证券化条件下确定的贷款价值。总之,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对贷款价值作出的判断,就是公允价值法的运用。实际上,当前较为普遍的贷款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公允价值法。

  2013年银行从业资格公共基础重要考点汇总 

  201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重难点汇总(1-8章)

  2013银行从业资格公共基础 | 个人理财 | 风险管理考前预测试题

  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上机考试操作步骤  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个人在线报名流程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银行从资格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