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自学考试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10

|0·2013-12-06 14:14:07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

  材料题

  1.阅读以下材料:

  西安市某初中学生张某趁课间操教室没有人拿走同学李某的手机一部,班主任经调查后发现了这一情况,他认为张某的行为很危险,这还了得,这么小就开始偷东西,为了让张某走上正路,同时也为教育全班学生,他把张某偷手机的事情向全班公布,从此张某被同学当成“贼”。这次事情之后张某在很长一段落时间内都抬不起头,但是后来周围的人发现他越发的不在乎,最后成了个问题学生,终于在半年之后退学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偏差行为?

  (2)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标签理论分析学生张某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材料题

  答案:(1)偏差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和差异行为。

  (2)标签理论认为,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标签理论认为,人人都可能会有超出常规的、与众不同的行为,但如果没有被人注意或没有被社会处罚,就不会被视为偏差行为者。反之,如果被他人发现,并被社会的权力集团所惩罚,那么这种行为就被贴上了偏差行为的标签。因此偏差不是某类行动的本质特征,而是其他社会成员将社会规范和制裁手段施加于行为者的社会后果。

  学生张某之所以成为了问题学生,是因为他不幸的被贴上了“小偷”的标签。老师把张某偷手机的事情向全班公布,使得张某的形象在同学中形成了一种定式。而周围老师及同学们的影响,使张某的自我认识走向了误区。逐渐的接受同学们的看法,自己贬低自己,最终自暴自弃,“越轨”成了问题学生。

  老师教育学生贵在引导,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稍加教育使他认识到错误可能就会改正。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避免轻率地给人贴上偏差标签。对于做出偏差行为的人,我们应该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帮助他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地给他贴上偏差者的标签。

  更多自考动态请您持续关注环球网校自考频道!

 

?2013年10月各省市自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2014年1月自考报名 2014年4月自考报名

更多信息请访问:自学考试频道    自学考试论坛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