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现在领先的公司会采用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管理内部的税务问题。因为他们认识到在当前这种机构不断精简、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趋势下,传统的、被动的纳税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需要。参照中国现存的税务环境,结合工作经验,相关人员认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公司税务价值最大化”是公司税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以下分别从“如何平衡税务风险与税务价值”、“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务管理”两个方面来论述,一起了解下。
一、如何平衡税务风险与税务价值
(一)何谓税务风险
公司税务风险可以理解为:公司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公司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公司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导致公司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最终影响到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控制税务风险,要搞清风险来源,其主要来自于:
1.政策遵从风险:纳什么税的风险;
2.准确核算风险:纳多少税的风险;
3.税收筹划风险:纳最少税的风险;
4.业务交易风险:何时何地如何纳税。这是最难控制的一种风险。
当然,以上四种风险来源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一项具体的税务风险,往往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要控制风险,就必须要从风险产生的基本元素出发。
(二)对税务价值的理解
税务价值一般包括两项内容:有形价值及无形价值。
有形价值主要指:在合乎法律的前提下合理避税(逃税是非法的),如税收筹划。
无形价值则主要指:良好的税务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形成良好的声誉,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公司吸引人才、资本市场融资等。
二、公司税务策略的选择及运用
公司管理层应当明确地从以下三种税务策略中选择一种,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激进”的税务策略:采取的是一种进攻姿态,他们积极利用一切减少税款和延期纳税的机会来增加收入和利润。若公司选择此税务策略,风险性大,并有可能会因此受到税务罚款或惩罚。
(二)“保守”的税务策略:相对来说,更加注重公司税务风险。若公司选择此税务策略,风险性较小,但有可能会因此而缴纳了税企之间尚存争议的税款。
(三)“激进+保守”相结合的税务策略:根据不同的纳税事项、纳税主体,选择不同的税务策略。若公司选择此税务策略,风险性可控,此策略被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董事会应重点关注税务策略的选择,及与公司重大决策(如:重组、并购等等)有关的涉税决定判断;公司高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涉税信息政策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部门之间的配合,应对税务约谈;涉税岗位工作人员需关注的是:如何掌握、理解政策的尺度及运用,税务约谈时的注意事项,因为有很多被补缴的税款是被税务约谈诱导出来的。
综上所述,公司税务策略的选择,既要具有前瞻性,同时也要具有可操作性。那就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税务价值。
三、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务管理
(一)建设公司税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税务管理体系是指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务管理组织与标准,即建立 “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以完善各环节涉税链条,加强税务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实现公司税务价值的最大化。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具备“李小龙”式的税务功夫,已不足以应付税务机关信息化的管理和稽查。公司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和声誉,在媒体上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可能被录入税务局的数据库中,作为纳税评估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社会中,税务机关只需要一个鼠标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核实情况。
因此,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公司税务高效运行的关键;税务管理必须与公司整体管理直接对接、共同运行,从而有效地推动公司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税务组织结构,也将使公司得到更专业的税务部门和更优化的合作环境,税务部门的人才储备也将更加充足,从而提升税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领先公司的做法
作为公司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公司应积极调整组织结构,改革管理体制,实施税务管理,构建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公司积极地对税务部门进行了重组,逐步完成流程体系,通过流程的有效运行对涉税事项进行过程控制,最终达到防范涉税风险、创造税务价值的目的。
据统计,目前中国公司集团内部的交易,已经超过了公司集团整个交易额的40%.已经到了有必要对公司集团内合并纳税成员与非合并纳税成员内部交易进行税收管理与规划的时候了。如:中国电信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所有的涉税流程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中国银行注重合规性管理和税务风险控制,建立了定期和特殊事项的税务报告制度;中国人寿始终将税务风险列入公司风险管理层级,严格遵循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确保依法合规纳税,并将集中管理、集中核算作为集团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税务管理的运用,是以税务计划纳入公司的总体战略为前提
在与税务风险的博弈中,公司涉税岗位往往只有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在处理涉税事务,而税务当局是一个团队;公司往往更关注当期的纳税状况,而税务当局同时还在不同年度进行纵向比对;公司往往局限于自身资料,而税务当局可以对全行业、同地区的公司进行横向对比;公司自身资源不足以支持其进行合理性分析,而税务当局拥有完善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能发现公司申报资料可能存在的疑点。此外,税务当局还投资了近百亿元的金税三期工程,并建立了纳税评估体系,海关、银行、电力、外汇、媒体、税务的信息得以共享和互通。因此,首先确定税务战略(保守、激进、保守与激进),然后再制定公司整体的税务计划(总经理签署),才能将公司各涉税岗位所需应对的税务风险始终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公司应将税务计划纳入公司的总体战略,从而有效提高税务计划的重要性。在领先的公司税务部门中,他们将税务计划视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实行有效的税务计划,公司才可以实现合理避税。
首先必须认识到,保护公司的现金资产是公司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如果公司的税务老师有机会参与各项业务的决策,他们会提出有价值的税务建议,这些建议往往可以有效地帮助各个部门实现盈利目标。而在以往,由于在业务决策时忽视了税务负担,这些目标实现起来往往具有较高的难度。
其次,公司应当明示每位高层领导税务计划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这样,各部门的领导会意识到,税务计划员不仅是年终税务文档的编制者,还是部门制定业务决策时的合作伙伴。他们可以向部门领导提出有关各类交易的建议,比如:在销售、采购、合并和收购中如何合理避税。
同时,在进行总体税务计划时,还必须对公司当前各项业务的税务进行评估。这就需要税务部门和各个业务老师进行紧密合作。
忽视税务计划会使公司失去很多利用纳税策略节省开支的机会。这对公司来说是不必要的风险,额外支付高额税款,会浪费本可以支持业务发展和增长的资源。
通过对公司税务部门职责的有效管理,管理层可以对总体税务负担进行有效评估并努力减轻这些负担。最终目标是,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公司的应纳税总额降至最低。
(四)税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与国内税务环境相适应
国内税务当局的高层一直在倡导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政策要公开透明、要为纳税人做好服务。但落实到基层,就会被“打折、曲解”,这就是中国国情,这个现象的好转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税法的正确理解应该是由立法、执法、司法三部分共同组成,其中立法由全国人大制定;执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施行;当税务当局与纳税人出现争议时,则由司法部门即法院对此进行判决。但在中国,纳税人大多以为税务当局的规定即为税法,这是不全面的。公司为此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并没有在保护自身税务利益方面,主张自己的权利。
税收法律的起草出台,既考虑合法公平,又考虑可操作性,有别于相关刑法等司法规定。其涉及的税点也因此需要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一件事情可能会有若干个文件涉及到,而且税法的规定是伴随着某项事态的发展而变化和补充的。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国家税务总局取消了多项涉税管理项目的审批权,许多公司直观地认为,自身有了更多的纳税事务自由裁量权,公司几乎就没有涉税风险了。笔者则认为,随着公司纳税业务上自主权的扩大,纳税审批程序减少了,这些项目已经成为税务机关重点检查的内容。因此,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公司所面临的涉税风险实际变得更大。
所以,在公司完整的税务体系的框架内,税务经理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公司税务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建设并不一定是越先进越好,也不一定非要出自于所谓国际最顶级的管理机构,适合自己的、适用的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