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电气工程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复习资料:电力基础知识5

|0·2012-08-08 15:41:13浏览0 收藏0

  点击查看电气设计秘诀

  15、保证和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措施有哪些?

  答: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性质说明,静态储备越大则静态稳定性越高。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很多,但是根本性措施是缩短“电气距离”。主要措施有:

  (1)、减少系统各元件的电抗:减小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电抗,减少线路电抗(采用分裂导线);

  (2)、提高系统电压水平;

  (3)、改善电力系统的结构;

  (4)、采用串联电容器补偿;

  (5)、采用自动调节装置;

  (6)、采用直流输电。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维持和控制母线电压是调度部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和日常工作。维持、控制变电站、发电厂高压母线电压恒定,特别是枢纽厂(站)高压母线电压恒定,相当于输电系统等值分割为若干段,这样每段电气距离将远小于整个输电系统的电气距离,从而保证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16、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答: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也可以提高暂态稳定性,不过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比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更多。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可分成三大类:一是缩短电气距离,使系统在电气结构上更加紧密;二是减小机械与电磁、负荷与电源的功率或能量的差额并使之达到新的平衡;三是稳定破坏时,为了限制事故进一步扩大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如系统解列。提高暂态稳定的具体措施有:

  (1)、继电保护实现快速切除故障;

  (2)、线路采用自动重合闸;

  (3)、采用快速励磁系统;

  (4)、发电机增加强励倍数;

  (5)、汽轮机快速关闭汽门;

  (6)、发电机电气制动;

  (7)、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8)、长线路中间设置开关站;

  (9)、线路采用强行串联电容器补偿;

  (10)、采用发电机-线路单元结线方式;

  (11)、实现连锁切机;

  (12)、采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13)、系统设置解列点;

  (14)、系统稳定破坏后,必要且条件许可时,可以让发电机短期异步运行,尽快投入系统备用电源,然后增加励磁,实现机组再同步。

  17、采用单相重合闸为什么可以提高暂态稳定性?

  答:采用单相重合闸后,由于故障时切除的是故障相而不是三相,在切除故障相后至重合闸前的一段时间里,送电端和受电端没有完全失去联系(电气距离与切除三相相比,要小得多),如图所示:这就可以减少加速面积,增加减速面积,提高暂态稳定性。

  图中:Ⅰ为故障前的功角特性曲线;Ⅱ为切除一相后的功角特性曲线;Ⅲ为一相故障后的功角特性曲线。δ0为故障开始时刻的功角;δq为故障切除时刻的功角;δH为单相重合时刻的功角。

  18、什么叫同步发电机的同步振荡和异步振荡?

  答:同步振荡:当发电机输入或输出功率变化时,功角δ将随之变化,但由于机组转动部分的惯性,δ不能立即达到新的稳态值,需要经过若干次在新的δ值附近振荡之后,才能稳定在新的δ下运行。这一过程即同步振荡,亦即发电机仍保持在同步运行状态下的振荡。

  异步振荡:发电机因某种原因受到较大的扰动,其功角δ在0∽360°之间周期性地变化,发电机与电网失去同步运行的状态。在异步振荡时,发电机一会工作在发电机状态,一会工作在电动机状态。

  19、如何区分系统发生的振荡属同步振荡还是异步振荡?

  答:异步振荡其明显特征是,系统频率不能保持同一个频率,且所有电气量和机械量波动明显偏离额定值。如发电机、变压器和联络线的电流表,功率表周期性地大幅度摆动;电压表周期性大幅摆动,振荡中心的电压摆动最大,并周期性地降到接近于零;失步的发电厂间的联络的输送功率往复摆动;送端系统频率升高,受端系统的频率降低并有摆动。

  同步振荡时,其系统频率能保持相同,各电气量的波动范围不大,且振荡在有限的时间内衰减从而进入新的平衡运行状态。

  20、系统振荡事故与短路事故有什么不同?

  答: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的主要区别是:

  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此外,振荡时电流、电压值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突然变化量很大。

  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的变化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是基本不变的。

  振荡时系统三相是对称的;而短路时系统可能出现三相不对称。

2012年电气工程师考试时间         2012年电气工程师招生简章

2012年电气工程师报名汇总         2012年电气工程师论坛交流

更多信息请访问:电气工程师频道    电气工程师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