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社会工作者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3中级社工综合能力辅导:研究方法(三)

|0·2012-06-18 22:42:43浏览0 收藏0

  2012中级社工综合能力辅导:研究方法(三)

  三、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就是把研究问题置于理想场境中,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策划,使得所研究的变量及其关系得以体现。实验研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良好的设计,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就是两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模式。

  (一)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用精密实验了解问题,以验证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三对要素

  标准的实验设计包含三对要素:

  (1)自变量和因变量。前者是实验刺激,后者是受试者的反应,实验目的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

  (3)前测和后测。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状况,实验组变化与控制组变化之间的差异视为所施加影响的效果。

  2.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3.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如20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5分和2.9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的效果为0.6分。

  4.成功设计的标准

  实验研究成功与否取决于设计,实验设计好坏有一定标准。这些标准包括:

  (1)是否回答研究主题?是否可有效测量假设?

  (2)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从而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尽可能扩大?

  (3)可推论性如何?

  (4)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是否已排除?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受干扰?安排是否产生偏差?如果上述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是好的实验设计。

  (二)准实验设计

  由于实验设计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社会工作研究也可使用准实验设计。

  1.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就是发现一个与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的技术进行分析。如为评估针对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干预项目,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社区的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都为15%,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则无上述安排。半年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该指标分别为10%和18%,可以认为干预是有效的。

  2.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对照组。首先,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如果干预前的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

  (三)对实验研究的评价

  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控制实验情景从而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明确地指定需研究的变量,研究误差相对较小;其缺点在于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于复制。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组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难题。好的实验研究需要研究者把握社会工作研究的科学性,也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其艺术性。

  相关信息:2009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真题

  视频:2012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前复习指导   2012年初级社会工作师复习技巧解析

  2012年社会工作者全科保过套餐热招中   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辅导免费试听

  2012年社会工作者辅导招生简章   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辅导报名入口

  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指南   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辅导多款优惠套餐报名中

  更多信息请访问: 社会工作者频道        社会工作者考试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