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点击进入:2013年初级中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讲义重点汇总
第七章 液体药剂
一、概述
1. 特点:①比相应固体制剂的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 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④缺点: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二、表面活性剂: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推荐:卫生资格考试报考指南专题
1.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⑴ 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当低浓度时,产生界面吸附而降低溶液的界面张力;当达到一定浓度后,溶液的界面吸附达到饱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则转入溶液中。
由于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靠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胶束。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CMC的大小与其结构、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条件的影响。
⑵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HLB值在15以上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增溶剂;
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O/W型乳化剂;(水包油)
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W/O型乳化剂;
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润湿剂。
HLB在0~20,8前8后各不同,数大亲水小亲油,?溶乳化兼润湿。
⑶ 起昙和昙点
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浑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清变成浑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该转变点的温度称为昙点。
产生起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含有能产生起昙现象表面活性剂的制剂,由于加热灭菌等影响而导致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或乳化能力下降,使被增溶物质析出或相应的乳剂破裂,有些可能在温度下降后恢复原状,但有些则难以恢复。因此,含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剂应注意加热灭菌温度的影响。
⑷ 毒性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一般比较轻微。
2.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增溶剂和助溶剂、助悬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和消泡剂
1) 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度,改善制剂的澄明度,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2) 用作乳剂或乳膏剂的乳化剂。
3) 提高饮片表面的润湿性而促进浸提,提高片剂表面的润湿性而加快崩解,提高混悬微粒表面的润湿性而促进分散。
4) 用作起泡剂和消泡剂。(皂苷提取,HLB1-3,消泡剂)
3.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
分类 |
常用 |
特点和应用 | |||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肥皂类 |
硬脂酸、油酸、月桂酸 |
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破坏、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 |||
硫酸化物 |
硫酸化蓖麻油 |
|
无刺激性的去污剂和润湿剂 | |||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乳化能力强、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 ||||
磺酸化物 |
脂肪族磺酸化物 |
|
| |||
烷基芳基磺酸化物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洗涤剂 | ||||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
水溶性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杀菌作用。 | ||||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阴阳离子基团,在碱性水溶液中呈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去污力强;在酸性水溶液中则呈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 |||||
天然 |
豆磷脂、卵磷脂(常用) |
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的制备 | ||||
合成 |
氨基酸型 |
在等电点时,亲水性减弱,可能产生沉淀; | ||||
甜菜碱型 |
在酸、碱或中性溶液中均易溶解,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适用于任何pH的溶液。 |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在溶液中不解离,广泛应用于外用制剂、内服制剂和注射剂。 | |||||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司盘) |
20、40、60、80、85 |
较强的亲油性。常用作W/O型乳化剂的乳化剂或O/W型乳化剂的辅助乳化剂 | ||||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吐温) |
20、40、60、80、85 |
较强的亲水性。常用作增溶剂、O/W型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 | ||||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卖泽) |
|
O/W型乳化剂 | ||||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苄泽) |
平平加0 |
| ||||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
普郎尼克F-68 |
|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CMC以上后即开始形成胶束,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影响增溶的因素:
⑴ 增溶剂的影响
同系物增溶剂的碳链愈长,其增溶量也愈大。一般用作增溶剂的HLB值宜在15~18之间。
对极性或中等极性药物而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大,其增溶效果愈好,但对极性低的药物,结果则相反。
⑵ 被增溶物质的影响: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愈大,被增溶量通常愈小。
⑶ 溶液的pH及电解质
溶液的pH增大,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增溶;溶液的pH减小,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增溶。
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被增溶药物的溶解度增加,原因是电解质能够降低增溶剂的CMC,从而使增溶剂在较低的浓度时形成大量胶束而产生增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