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吉林省公务员笔试题目解析: 行测“元芳你怎么看”

|0·2012-12-03 10:01:26浏览0 收藏0

 吉林省公务员笔试题目解析: 行测“元芳你怎么看”

 12月2日8时,一年一度的吉林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开考。“十八大”、“神九上天”、“淘宝体”、“元芳你怎么看”、“央视调查你幸福吗?”等热点都在考题中出现。

  8时,一年一度的吉林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开考。“十八大”、“神九上天”、“淘宝体”、“元芳你怎么看”、“央视调查你幸福吗?”等热点都在考题中出现。今年吉林省公务员笔试《申论》甲类试卷以“重塑节日文化”为主题,而乙类试卷以“带薪休假”为主题,老师建议,乙类作文写策论文更为适宜。

  行测考题热点话题比重大

  上午7时左右,在长春市第六中学考点,等候入场考试的考生已经排起了长龙。一部分考生翻阅着复习资料,还有一部分考生在指示栏里查看自己的考场。“这次省考公务员的笔试刚开始说是9月份,后来延到12月,给了我很充裕的复习时间。”考生尚悦说,她上周刚刚参加完“国考”,这次考公务员,用一次系统的复习争取了两次机会。尚悦说,作为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

  8时至9时30分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0时到12时考申论,第一科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结构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五个部分,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在行测的考题中,“十八大”、“神九上天”、“央视调查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淘宝体”等热点都有出现。考生尚悦介绍,考题中还有一题是关于用微博号召捐款微公益的。另外,“安监局局长手表门”事件也成为考题。

  申论考题关注带薪休假

  12时,吉林省公务员笔试申论结束,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也宣告结束,在长春市北安路小学考点,考生们交卷后陆续走出考场,考生李先生是一位企业蓝领,今年是他第五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就是为了争一个铁饭碗。李先生介绍,今年的题总体来说不算难,也没有什么偏题怪题,在刚刚答完的申论科目,考题关注带薪休假,先给出一段阅读材料,分析带薪休假难的现状和原因,包括企业竞争压力大、缺少投诉渠道、监管机制等,问题是让考生就如何破解带薪休假难提出看法。

  IT公司的白领傅先生也是众多考生中的一个,他虽然年薪近10万元,但也加入到了“省考”的队伍,来争“铁饭碗”。他说:“虽然我的收入在长春也算高收入了,但是我们这行压力大,生活很难有稳定的保障。”为了生活能够稳定,他也来参加这次吉林省公务员考试。

  省考考题难度有所提升

  今年的考试题目相对于往年来看整体难度有所提升,且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我省公务员考试的资深老师孙宏臣分析,比如行测的题型题量无变化,甲、乙两类的数量关系部分仍然是10道题,但从总体难度上来说,比去年有很大的提升。

  从形式上看,同样是分为甲级和乙级,但是吉林省试题采用题库抽题的形式来进行,而且加入了“题本代码”,意思是在同一考场中考生拿到的题目并不是一模一样的,由于题目代码的不同造成考生拿到的试题各个模块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题目顺序不同、选型的先后不同,由于“种种不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从试题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吉林省的考试题目越来越规范,而且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的吻合度越来越高。孙宏臣介绍,申论科目上,甲乙类命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甲类以“增强民族自信 重建节日文化”为标题。题目偏正面类,典型的政论文题材,文章应围绕着节日文化、传统文化的重建展开,着重谈重建节日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而乙类的命题作文“就‘带薪休假难’问题”写一篇文章,“可看出题目是偏负面类的,写策论文更为适宜,着重提出解决带薪休假难的对策。”孙宏臣说。

  每5个考场配备1名巡考

  据了解,今年我省公务员笔试使用中、高考考场,实现公务员笔试录像监控,加大对违纪行为的试后认定和查处力度。笔试期间将采取金属探测仪检测、考场通讯信号屏蔽、考点无线电压制和雷同试卷检测等措施,严厉打击各种高科技作弊行为。

  另外,我省还加强对各市州公务员考录工作的督察巡视,全省共选派18名督察巡视员分赴各考区检查指导考录工作落实情况;加大了对笔试期间考场的检查力度,每5个考场配备1名巡考,严厉查处抄袭、替考和考场作弊行为,维护考试秩序。

      湖北省2012年录用公务员考试面试公告汇总

      国家公务员面试新题型:联想题之解析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应对技巧:串词编故事

      2012年浙江温州市公务员考试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