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会计等式是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一)会计等式的演进
1、会计等式产生于15世纪末,由意大利数学家、近代会计的奠基人卢卡.巴其阿勒首先提出。“一个人的所有财产=其人所有权的总值”。
2、20世纪20年代,美国会计学者佩顿和凯斯特首次提出“资产之形态=资产之来源”,随后佩顿又提出“资产=权益”,凯斯特提出“资产=负债+资本”,并进一步提出“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
3、“资产=负债+资本”这一会计等式成了西方国家借贷复式簿记的理论基础。
(二)会计等式的内容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
资产来源于投资者投入的和债权人提供的,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所以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注意:负债总是位于所有者权益之前,这种顺序的排列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特定的经济意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等式反映某一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
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差额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差额为亏损
这一等式是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表明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三会计等式)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该等式动态的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财务状况反映了企业一定日期资产的存量情况,而经营成果则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资产的增量或减量。
第三等式是反映第一会计等式与第二会计等式之间的关系,是第一等式的扩展
201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汇总 北京2013年会计证考试报名入口
(三)基本会计等式的理解
1、不考虑收入和费用时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各种变化,但却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
(1)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2)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3)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4)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2、考虑收入和费用时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业务如下:(1) 华明公司销售产品,价款共计30000元,以银行存款方式收取货款。
主营业务收入增加30000元
银行存款增加30000元
(2) 华明公司销售产品,价款10000元抵付应付账款
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0000元
应付账款减少10000元
(3) 华明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1000元
费用增加1000元
银行存款减少1000元
(4) 华明公司计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2000元
费用增加2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增加2000元
上述业务结束后,收入增加了(30000+10000)=40000元 收入-费用=37000
费用增加了1000+2000=3000元
现金=21000
资产合计349000
银行存款=299000+30000-1000=328000
短期借款=40000
应付账款=10000-10000=0 负债合计42000
应付职工薪酬=2000
盈余公积=8000
所有者权益270000
实收资本=262000
依上述,可得
资产349000=负债42000+所有者权益270000+收入40000-费用3000
不考虑其他事项
利润增加了 40000-3000=37000
利润最终要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增加37000
最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