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心理咨询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1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分析知识要点

|0·2011-08-24 09:59:40浏览0 收藏0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中三级案例、二级案例涉及的知识要点,现作简要归纳如下:

  01、通常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哪些资料

  A、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施测的项目及测验结果;

  B、求助者婚姻家庭的资料,家庭中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等;

  C、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D、求助者个性特征的特点;

  E、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F、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G、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H、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I、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J、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K、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L、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02、咨询师一般需要了解求助者哪些资料

  A、求助者的家族史;

  B、求助者的疾病史;

  C、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D、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E、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F、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G、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H、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I、求助者的朋友、同事反映的情况。

  03、心理咨询中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有哪些参照点

  A、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B、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C、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的问题;

  D、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E、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04、咨询师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A、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B、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C、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D、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E、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F、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G、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05、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选择切入点

  A、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B、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C、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D、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06、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A、避免“为什么... ...”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B、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C、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D、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E、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F、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07、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些什么

  A、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人员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些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

  B、提问中避免失误;

  C、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D、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E、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F、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08、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A、促进求助者对自已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

  B、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C、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D、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已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E、给该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09、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阻抗产生的原因:

  A、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B、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C、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10、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师是这样选择咨询方法

  A、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B、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C、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D、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11、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A、求助者的责任: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B、求助者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C、求助者的义务: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D、咨询师的责任: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E、咨询师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介咨询;

  F、咨询师的义务:a、向求助者介绍自已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12、对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如何整理

  A、童年生活经历:是否有什么重要事件、身体健康状况、父母感情如何、父母管教情况;

  B、青少年期情况:兴趣爱好、社会交往、学习就业顺利与否、是否有什么重要的事件;

  D、中年、老年期情况。

  13、如何对求助者当前状态进行资料的整理

  A、精神状态:注意力、记忆力、自控力;

  B、生理功能状态:即躯体是否有异常的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等异常感觉;

  C、社会功能状况:学习或工作效率、社会交往情况。

  14、异常心理的症状如何分类

  (1) 认知方面

  A、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B、思维障碍:思想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运集、病理性骜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借性思维)、思想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C、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D、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2)情感方面

  A、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B、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C、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3)意志行为方面

  A、意志增强;B、意志缺乏;C、意志减退;D、精神运动性兴奋;

  E、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15、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精神问题的原因)

  A、生物原因:性别、年龄、发育期等;

  B、社会原因:家庭教育、经济状况、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系统;

  C、心理原因:a是否存在认知错误;b、是否具备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c、被问题困扰能否自行解决;d、人际关系;e、个性特征如何。

  16、如何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诊断的程序、依据)

  A、病与非病的三原则: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幻觉、妄想);b、心理活动(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原则(知情意三者的统一性,当对痛苦做出快乐的反应时即不一致);c、个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如突然开始挥金如土、待人接物很热情或很冷淡等)。

  B、从求助者对“症状自知力”来分析是神经症还是重性精神病;

  C、从“求医行为”有否判断是神经症还是重性精神病;

  D、心理测验的结果等;

  E、如果求助者列出的问题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心理咨询师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包揽一切。

  17、初步诊断时如何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A、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的因素;

  B、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的因素。

  18、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A、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B、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C、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D、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E、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19、如何诊断神经症

  A、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B、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已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中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C、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社交或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ABC三项总分为3,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20、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的原则

  A、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B、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C、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自己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D、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21、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时,应注意什么

  A、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B、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C、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D、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E、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22、和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注意什么

  A、向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B、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C、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D、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E、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F、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G、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23、如何判定咨询目标是否有效

  A、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

  B、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

  C、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

  D、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

  E、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F、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

  G、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24、如何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A、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B、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C、从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

  D、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E、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F、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G、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25、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方法及五个维度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A、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B、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C、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

  A、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B、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C、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D、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E、根据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3)从如下五个维度可评估咨询效果

  A、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B、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C、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D、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E、咨询师的评定。

  26、咨询师怎样进行转介?

  A、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B、首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C、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D、向新咨询师介绍求助者的情况;

  E、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F、不能在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汇总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前网上辅导招生简章 

更多信息请访问:心理咨询师频道    心理咨询师考试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