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城乡规划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城市规划师辅导《相关知识》解析(30)

|0·2010-09-20 10:12:42浏览0 收藏0

   现代城市、建筑超时空的纯粹空间脱离了城市的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丧失基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重新建立这种人文品质,必须摒弃大尺度设计的空洞,重视具体的有特色的场所的营造。现代场所理论认为,场所是由具体的实在物质、形状、肌理、色彩构成的,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环境的特色(C·诺伯格-舒尔茨,1976)。任何场所的营造都应该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环境与功能联系。在城市环境中,不同地区、时代有着不同的界定街道、广场、园林、院落等基本城市元素边界的语言,正是这些语言的组织使不同的场所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品质。城市不同场所类型在城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组织下形成城市可识别的整体环境特色。

  场所理论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可以很好地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公共开放空间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加强多用途、多层次的绿化开放空间体系的建设,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爱好和收入的居民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例如,北京利用城市各种现有空地搞的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它既为居民提供了兼容性很强的活动场所,又大大提高了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效率。

  此外,现象学的规划设计途径(“城市印象”途径和“场所精神途径”)强调直接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找回失去的场所的整体和实在性,找回失去的归属和认同感,使生活重新具有意义。以综合及交叉为特征的现代系统科学(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在人们认识和寻找“场所精神”的努力中也发挥了科学的作用。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自然过程的系统的分析,达到人地关系的最适状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