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检验主管技师: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型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1、原理:采用酶藕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磷酸肌酸和ADP在CK作用下,生成肌酸和ATP。葡萄糖在ATP功能、酶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作用下脱氢,同时使NADP+还原生成NADPH。NADPH引起340 nm吸光度值的增高。在340 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其量和人体肌肉总量有关,男性参考值高于女性可能与这一点有联系。
3、参考值:男性38-174U/L(37℃);女性26-140 U/L(37℃)。
4、临床意义:
①CK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CK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CK对诊断心肌梗死较AST、LD的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是用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一项较好指标,同时对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也有参考价值。应注意测定是受样品溶血情况的影响。
②病毒性心肌炎时CK也有升高。
③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等也可致CK升高。
④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等也可能引起CK活性升高。
⑤甲状腺功能亢进、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更多信息访问:检验主管技师考试频道 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论坛 医卫博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