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初级检验技师辅导:血栓与止血检查法(5)
抗凝物质测定
(1)抗凝血酶Ⅲ(AT-Ⅲ:A)测定
①活性测定原理:发色底物法;抗原(AT:Ag)检测原理:火箭电泳法、免疫酶标及免疫比浊法。
②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
③评价:标本不能用肝素抗凝;AT-Ⅲ抗原和活性测定最好同时检测,以利于进行先天性AT-Ⅲ缺乏的分型。在疑难DIC诊断时,AT-Ⅲ水平下降具有诊断价值。
(2)血浆蛋白C(PC)测定
①血浆蛋白C活性(PC:A)测定原理: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显色的深浅与受检血浆中PC的含量成平行关系。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含量。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原理:采用免疫火箭电泳法。
②临床意义:减低见于先天性PC缺陷:根据PC:A和PC:Ag可分为I型(PC:Ag与PC:A均减低)和Ⅱ型(PC:Ag正常而PC:A减低);获得性PC缺陷:DIC、肝功能不全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3)血浆蛋白S测定
①血浆总蛋白S测定原理:血浆总蛋白S(TPS)包括游离PS(FPS)和与补体C4结合的PS(C4bp-PS)。用免疫学方法(火箭电泳、酶联免疫法)来检测。
②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原理:采用凝固法。受检者凝固时间可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FPS的含量。
③临床意义: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PS缺陷症,后者见于肝脏疾病、口服抗凝药物等。
更多信息访问:初级检验技师试频道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论坛 医卫博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