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公路工程造价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技术与计量:钢筋预应力混凝土1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内容提要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

  重点难点

  一、钢筋工程:钢筋连接

  二、模板工程

  三、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养护

  四、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预应力筋的张拉

  内容讲解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

  一、钢筋工程

  (一) 钢筋验收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每捆(盘)钢筋应有标牌,并分批验收堆放。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外观质量检查及力学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的外观检查:

  热轧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允许超过螺纹的高度;冷拉钢筋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和缩颈;钢铰线表面不得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表面无润滑剂、油渍和锈坑

  力学性能检查: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钢筋进场时一般不做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在加工过程当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例题、钢筋进场验收内容一般不包括[ ]。

  A.查对标牌

  B.外观质量检查

  C.力学性能

  D.化学成分检查

  答案;D

  分析: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外观质量检查及力学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进场时一般不做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在加工过程当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1.钢筋加工

  钢筋的加工一般包括冷拉、调直、除锈、剪切、弯曲、绑扎、焊接等工序。

  钢筋冷拉是在常温下对钢筋进行强力拉伸,使钢筋拉应力超过屈服点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强度 (屈服强度)的目的。冷拉时,钢筋被拉直,表面锈渣自动剥脱,因此冷拉不但可提高钢筋的强度,而且同时完成了调直、除锈工作。钢筋的冷拉可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2004考题.钢筋的冷拉加工可以( )。

  A.提高钢筋的塑性

  B.提高钢筋的韧性

  C.提高钢筋的强度

  D.实现钢筋的调直

  E.实现钢筋的除锈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做135度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做不大于90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满足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的有关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度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例题、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 ]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倍。

  A.5,8

  B.10,15

  C.3,9

  D.5,10

  答案: D

  分析: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或现场绑扎应与模板安装配合。

  柱钢筋现场绑扎时,一般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柱钢筋采用预制时,可先安装钢筋骨架,然后安柱模,或先安三面模板,待钢筋骨架安装后再钉第四面模板。

  梁的钢筋一般在梁模安装好后再安装或绑扎,梁断面高度较大或跨度较大、钢筋较密的大梁,可留一面侧模,待钢筋绑扎或安装后再钉;

  楼板钢筋绑扎应在楼板模板安装后进行,并应按设计先划线,然后摆料、绑扎。

  钢筋在混凝土中应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一般指在主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厚度)。

 ?公路造价师从业门槛提高将引发取证热潮
?2009年公路造价师考试网上远程辅导招生简章!
?2008年公路工程造价人员考试暂停通知
?2008年公路工程造价人员资格考试报名工作通知
?老师辅导每天24小时不限时间随时反复学习
更多信息请访问公路造价师频道   公路造价师师论坛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