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级财政税收辅导: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西方国家通常将财政称为公共财政,或公共部门经济、公共经济。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1、含义:西方国家通常把经济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部分
    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私人产品
    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公共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的定义:
    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公共产品的内涵较广泛,不仅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物质产品。如各种公共劳务、无形产品、精神产品等。国防、环保、防疫、行政管理等。

    2、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或社会集团享用。
    相比之下,私人产品的效用则是可分割的,私人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份额,而且其效用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即谁付款谁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也不会减少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些公共产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置可以具有排他性,但由于排除的费用过于昂贵,因而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是否付费,都会消费而且必须消费这种物品。例如,国防就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在一国范围内要排除该国居住的某个人享受国防保护带来的好处是极其困难的,而且该人不享受这种物品也是不可能的。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因为只有受益上具有排他性的产品,人们才愿意为之付款,生产者也才会通过市场来提供。这意味着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某一个人或经济组织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或组织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长,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公共产品的这个特征,意味着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无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而消费者获得私人产品, 则必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私人产品的提供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公共产品的上述四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提供目的的非赢利性是其自然延伸。
    公共产品的上述四个特征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失灵的,它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因此,它就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

    应用举例:
    1、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  )
    A.权属的社会性                   B.效用的可分割性
    C.受益的排他性                   D.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E.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答案:DE
    解析:注意公共产品四个特征强调是是“四非”。即非可分割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盈利性

    更多信息请访问:经济师频道     经济师论坛      经济师博客圈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四非”特征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失灵的,进而也就决定了政府将提供公共产品纳入财政支出范围的必要性。
    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从定义中可看出,外部效应分为两类
    (1)正外部效应: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经济组织受益,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则称之为正外部效应。对于正外部效应,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社会享受了一部分收益,称之为收益外溢,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对于具有正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由于得不到合理收益而会出现供应短缺,即供不应求。对于因正的外部效应造成的生产不足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予以鼓励。
    (2)负外部效应:某一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经济组织受损,但没有承担相应成本,则称之为负外部效应。对于负外部效应,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社会为私人承担了一部分成本,称之为成本外溢,对于具有负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由于无需支付必要的成本,会造成过度生产,政府可以采取课征高额税收或收费等方式,使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外部成本内部化
    通过市场机制难以有效矫正或解决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问题,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社会最佳状态。
    3.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行业因具有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可能为少数企业所控制,从而产生垄断现象。
    4.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是由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决定的。由于人们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其质量有差异,就会产生收入差距,市场机制就会使收入的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仅仅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5.经济波动与失衡。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是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发展的,这主要是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是以纠正和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来界定的。

    应用举例: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
    A.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B.经济不完全竞争
    C.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D.经济波动和失衡    
    答案:ABD
    解析: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2、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财政存在的前提是(  )
    A 社会再生产   B 商品交换   C 货币流通   D 市场失灵
    答案:D
    解析: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3、某些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在市场上的数量是(  )
    A 供不应求  B 供过于求   C 供求平衡   D 时多时少
    答案:A
    解析:外部效应是某个人行为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外部效应有正、负之分。正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人们都愿意享用。不愿意提供,所以最终导致该产品供不应求。

    三、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框架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公共财政理论,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
    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范围。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必然在社会资源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是市场。国家财政起补充和配角的作用
    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

    更多信息请访问:经济师频道     经济师论坛      经济师博客圈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