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新闻背景
1 日前,Medscape公布了2014年美国薪酬报告,2.4万余名医生报告了自己在2013年的薪酬状况。根据调查,骨科医生收入最高,达到41万美元,但仅45%的医生认为他们得到了合理报酬;整形外科医生收入排名第7,但是职业认可度最低。而皮肤科医生薪酬虽未进前5位,认可度却最高(64%)。
2 丁香园对中国各类医生的真实收入情况做了一次调查:该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0834份,涉及32个临床主要科室初级职称及以上医生,得出了2012~2013年度中国医生薪酬情况调查报告,平均年收入为67516元,其中88.4%的医生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表示满意的仅占7.8%。
■现状
体制内 收入与职称不匹配
前不久,有媒体发起了一项关于“中国医务人员工资到底有多少”的投票调查,共收到6150份答卷。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情况非常不容乐观,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该“提高医生合法收入”。医院各科室取得的经济效益在上缴指标部分资金之后的剩余,按照住院医师、副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不同级别来分配奖金,呈现出高职称未对应高收入的现象。
体制外 获政策与市场双支撑
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旨在从增加医疗服务的供应角度来缓解民众的看病难问题。不仅如此,《通知》还要求:“对符合医保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应按程序将其纳入基本医保等社保服务,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支付政策。”这一要求力图缩小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领域上的差距,增强民营医院对民众的吸引力。换言之,医保覆盖民营医院后,大部分医生的收入将有保障,而不再“望天收”。
■对策
法律 保障获得合理的薪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1条第6款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医师执业的法律,《执业医师法》从立法、正式实施到现在,近16年间对医疗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规范作用:一方面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对医师的执业进行认可和保护。然而后者往往因为其“轻权利重义务”的特点而被忽略。因此应该从立法上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从根本上保障医生的权利,提高对医生的保护力度,尤其是依法获得薪酬的力度。
制度 增加收入须从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中提到:“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据了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生平均工资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4~7倍,中国医生的阳光收入过低,只有通过灰色、黑色收入才能实现。这说明社会经济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因此建议,从顶层设计,建立一个新的补偿和运行机制,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让医生合理合法地增加收入。
市场 自主调节不可或缺
如果说“好的制度是良好开局的一半”,那么另一只无形的手--市场,无疑将发挥另一半作用。我国医生的各种福利待遇都由所在医疗机构承担,从业人员属事业编制,医生的成长离不开医院的全力支持,其结果导致人才不能合理流动,医生对自己提供的医疗服务没有自主权。应放开医生自由执业,由市场决定医生的价值,配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尽管目前各地多点执业改革方案配合着医改的脚步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医生如果不放弃单位编制身份,不成为社会人,何谈收入合法化?市场自主调节本身并不会使医生的收入自然增加或减少,而是让医疗体系回归正常,让患者接受符合价值规律的医疗服务,让医生执业更有尊严感。
■话外音
“要抚慰医生的心,必须通过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使医生的内心真正得到安全感。”第一,学医的人应该有更强大的心脏,有做上帝的准备。第二,国家一定要通过医改使医生成为中国中产阶级中最重要的支撑。
职业满足感不能和收入画等号
收入不会“伤透”医生的心
马克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从地域上来看,我国医生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除北上广外,多数地区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收入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对于年轻医师来讲,想要仅依靠劳动所得来买房、结婚显然是不可能的;假设每个家庭3人,想要以医生目前的工资水平满足一个家庭或大半个家庭的开支,也有很大困难。
大多数医生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9~12个小时,少数医生工作大于16个小时,相当于1人承担了1.5~2名医生的工作量。另外,漫长的求学过程--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医生的读书成才的成本很高。据调查,大部分医生仅仅认为自己从事的只是一份工作,极少数人表示“很热爱”并立志做好医生。同时,医生常听到身边有同事对现状抱怨,很多人动过离开医院改行做其他工作的念头。
如何采取有力的对策,留住这些白衣天使,激励其乐于担当救死扶伤之使命?医生要有尊严地活着,需要更多精神上的尊重。医生的流失,并不都是钱的原因,而是因为心累!
职业满足感来自社会的认可
周祖德(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医院副主任医师):医生的职业满足感来自于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来自于抢救病人成功后的幸福和喜悦,与挣钱多少关系不大。
我从医近40年,最早时工资还不到30元/月,医院中职称最高的医生,工资也不过50多元。但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很高,人们对这个职业十分羡慕,对医生非常尊重。那时,只有压力和责任,没有职业恐惧,我们的职业满足感、成就感来自于病人的信任,来自于抢救成功后的喜悦。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发展很快,医院为了维持和发展,出现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局面。医生看病时分心,病人看病时多心,病人对医生不再信任,医患关系变得紧张,医生的职业满足感普遍下降,很多医生不愿再让自己的孩子从医就是明证。此时,即便提高医生的待遇,但若不改善医患关系,医生的职业满足感也会大不如前。
付出与回报对等是对医生的尊重
朱进峰(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我是一名工作20年的高年资医师,在对医院新进人员培训时都会说这样的话:选择了行医,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没有节假日,选择了没有白天和黑夜,选择了不能照顾亲人,甚至不能生病。那么请问,有什么样的收入回报医生呢?
按接受教育的时间算,自选择从医开始,就注定了你要不停地学习、考试、接受培训,大学五年、考研、进修、培训、职称考试等。这究竟需要多少年?而医生的收入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确实不算高的。按对社会的贡献来讲,不说医务工作者有多高尚,但对所有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生老病死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在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中,医务工作者是唯一全程参与的人群,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收入却明显与所作贡献不符。
来源:健康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