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一、A1型题
1.成年女性乳房位于
A 第1~5肋骨水平深筋膜浅、深层之间
B 第2~6肋骨水平深筋膜浅、深层之间
C 第1~5肋骨水平浅筋膜浅、深层之间
D 第2~5肋骨水平浅筋膜浅、深层之间
E 第2~6肋骨水平浅筋膜浅、深层之间
2.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在
A 乳头
B 乳窦
C 乳管近开口
D 乳管远开口
E 乳腺小叶
3.急性乳腺炎常见于
A 产后1周
B 小乳房者
C 初产哺乳妇女
D 妊娠妇女
E 多产哺乳妇女
4.对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正确处理是
A 早期手术切开排脓
B 青霉素抗炎
C 磺胺药抗炎
D 避免热敷
E 停止哺乳
5.乳腺癌TNM分期中T1是指肿瘤直径
A ≤0.5 cm
B ≤1 cm
C ≤2 cm
D >2 cm,≤5 cm
E >5 Cm
6.乳腺癌所致皮下淋巴管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的皮肤改变是
A 橘皮样变
B 乳头内陷
C “酒窝”征
D 湿疹样皮炎
E 乳房皮肤红肿
7.乳腺癌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
A 1%~3%
B 3%~5%
C 5%~7%
D 7%~10%
E 10%~13%
8.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疼痛特点是
A 疼痛无明显规律
B 月经前痛减轻
C 月经前痛加重
D 月经后痛加重
E 月经期痛较重
9.疑为乳腺癌时确诊的检查方法是
A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B 钼靶照相
C 近红外线扫描
D 超声检查
E 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
10.乳腺癌的早期表现是
A 皮肤橘皮样变
B 乳腺疼痛
C 乳头黄色滥液
D 乳头内陷
E 无痛小肿块
11.急性乳腺炎常见的原因是
A 哺乳期过长
B 乳汁淤积
C 乳头内陷
D 产后无乳
E 产后哺乳过多
12.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生于乳腺的
A 实质
B 乳管
C 乳窦
D 间质
E 脂肪组织
13.与乳腺癌发病有直接关系的激素是
A 甲状腺素
B 孕激素
C 雄激素
D 雌激素
E 泌乳素
14.乳腺癌预后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
A 肿瘤大小
B 病人年龄大小
C 有无淋巴结转移
D 手术方式
E 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15.乳头状瘤溢液的颜色多为
A 血性
D 黄色
C 白色
D 清色
E 棕色
16.治疗乳房纤维腺瘤的有效方法为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B
C 逍遥散
D 三苯氧胺
E 手术治疗
17.乳腺癌根治术中切断腹直肌鞘,是为了防止
A 乳腺癌淋巴转移
B 乳腺癌血行转移
C 乳腺癌直接扩散转移
D 乳腺癌术中播散转移
E 遗漏癌变组织
18.乳腺癌最常见的血液转移部位为
A 肺脏
B 脑
C 肝脏
D 骨
E 颈部
19.乳房良性病变钼靶X线摄片表现是
A 块影不规则
B 边缘毛刺状
C 钙化影粗大而分散
D 中心区密度低
E 有明显血管增粗影
20.确诊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检查方法是
A 钼靶照片
B 近红外线扫描
C 彩超
D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E 病理切片检查
21.鉴别乳腺肿块为囊性或实质性最佳的检查方法是
A 彩色B超
B 热图像
C 近红外线扫描
D 干板照相
E 钼靶照片
22.发现乳腺纤维腺瘤,应该
A 在月经后2周左右复查
B 每隔2~3个月复查
C 中成药调理
D 囗服三苯氧胺
E 手术切除
23.最有效的检出乳腺癌的普查方法是
A 彩色B超
B 近红外线扫描
C 干板照片
D 钼靶X线检查
E CT检查
24.对病灶局限于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的乳腺癌,首选的治疗是
A 手术治疗
B 化疗
C 内分泌治疗
D 放疗
E 生物治疗
25.对年老体弱的乳腺癌患者,较合适的手术术式是
A 乳癌根治术
B 扩大根治术
C 改良根治术
D 全乳房切除术
E 保留乳房乳腺癌切除术
26.关于乳腺脓肿的治疗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切开引流时取放射状切口
B 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
C 切开引流时,应避免切开脓肿隔膜
D 乳房后脓肿应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
E 乳房深部脓肿需先穿刺后切开
27.乳头鲜红色溢液多见于
A 乳管内乳头状瘤
B 乳腺囊性增生病
C 早期妊娠
D 男性乳腺增生症
E 乳腺癌
28.急性乳腺炎发病多在产后
A 1~2周
B 2~3周
C 3~4周
D 4~5周
E 5周以上
29.确定乳房肿块性质的最可靠方法是
A 钼靶检查
B 组织学检查
C 红外线检查
D 彩色B超
E 热像图检查
30.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后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A 应用广谱抗生素
B 促进乳汁通畅排出
C 局部热敷、理疗
D 及时排脓
E 终止哺乳
31.乳腺囊性增生病突出的表现是
A 病程较短
B 乳头溢液
C 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
D 腋窝淋巴结不大
E 与月经周期无关
32.乳癌最多见于乳房的
A 外上象限
B 外下象限
C 内上象限
D 内下象限
E 乳晕区
33.乳腺癌最早的表现为
A 乳房“酒窝征”
B 无痛、单发的小肿块
C 乳头内陷
D 乳房皮肤“桔皮征”
E 乳房小肿块
34.乳腺癌患者皮肤出现“桔皮样”改变,是因为
A 癌肿侵及Cooper韧带
B 癌细胞堵塞乳房表浅淋巴管
C 癌肿与周围粘连
D 肌间淋巴结转移
E 癌肿侵犯乳头
35.乳腺癌中预后最差的是
A 浸润性小叶癌
B 浸润性导管癌
C 炎性乳癌
D Paget病
E 导管内癌
36.中年女性发现乳房肿块,最常见的疾病是
A 乳腺囊性增生病
B 导管内乳头状瘤
C 纤维腺瘤
D 乳腺癌
E 乳房肉瘤
37.引起乳头内陷的乳腺疾病是
A 乳腺纤维腺瘤
B 乳腺囊性增生病
C 乳管内乳头状瘤
D 乳腺癌
E 急性乳腺炎
38.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经中,最多见的为
A 经内侧淋巴管侵入胸骨旁淋巴结
B 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
C 经皮下淋巴管侵入另侧乳房
D 经深部淋巴网侵入腹直肌鞘
E 逆行途径转移到对侧腋窝
39.急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A 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大肠杆菌
D 厌氧菌
E 绿脓杆菌
40.以下不是乳腺脓肿的治疗原则为
A 切开引流取放射状切口
B 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C 乳房后脓肿应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
D 乳房深部脓肿需先穿刺后切开
E 脓腔的最低部位不需加切口作对口引流
41.不是乳腺癌发病的易感因素有
A 乳癌家庭史
B 未孕未育
C 绝经晚于50岁
D 肥胖
E 有哺乳史
42.乳腺疾病腋窝各组淋巴结检查顺序依次是
A 胸肌组、肩胛下组、中央组、锁骨下组
B 中央组、肩胛下组、锁骨下组、胸肌组
C 中央组、胸肌组、肩胛下组、锁骨下组
D 中央组、肩胛下组、胸肌组、锁骨下组
E 肩胛下组、胸肌组、中央组、锁骨下组
二、B1型题
(43~46共用备选答案)
A 鲜红色溢液
B 棕褐色溢液
C 乳样溢液
D 乳头浆液性无色溢液
E 乳头黄色或黄绿色溢液
43.乳管内乳头状瘤常见
44.早期妊娠可有
45.乳腺癌常有
46.乳腺囊性增生病可有
(47~51共用备选答案)
A 乳腺囊性增生病
B 乳房纤维腺瘤
C 乳管内乳头状瘤
D 乳癌
E 乳房肉瘤
47.乳房胀痛和肿块多见于
48.无痛、单发、光滑的小肿块多见于
49.无痛、单发、不光滑的小肿块多见于
50.乳晕区触及小肿块,轻压此肿块,乳头可有血性液体溢出
51.乳房肿块,体积可较大,境界明显,皮肤表面可见扩张静脉
三、A2型题
52.女性,43岁。发现右侧乳房肿块7 天。查体体温36.8℃,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4 cm×3 cm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同侧腋窝见2 cm×2 cm淋巴结。对于该病人的正确处理中不包括
A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B 钼靶照相
C 红外线扫描
D 超声检查
E 肿块切取活检
53.女性,28岁。左乳胀痛5天,可触及4.5 cm×4 cm肿块,体温38.2℃。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对该病人的不适当处理为
A 使用抗生素
B 手术切除
C 超声检查
D 穿刺检查
E CT检查
54.女性,40岁。双乳房周期性胀痛1年,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右乳房可及一边界不清、质韧肿块,诊断为乳腺病。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多见于双侧乳房
B 多见于中年妇女
C 以手术治疗为主
D 与性激素代谢障碍有关
E 可能恶变
55.女.30岁。右乳房红、肿、胀痛5天,可触及4 cm×3 cm肿块,体温38.0℃。诊断为急性乳腺炎。下列不属其诊断依据的是
A 乳房胀痛
B 触及肿块
C 体温升高
D 表面红热
E 阵发性疼痛
56.女,45岁。发现左乳房肿块2周.伴乳头溢液。查体左乳头外上有一1 cm×1 cm包块,质韧,光滑,活动,腋窝无肿大淋巴结,该病人常用检查方法不包括
A 细胞学检查
B CT检查
C 近红外线扫描
D 钼靶照相
E 乳腺导管造影
57. 女,55岁。发现右乳肿块5天。查体肿块位于乳房外上象限,2 cm×2 cm大小,细胞学检查见癌细胞。右腋窝有一肿大淋巴结(1 cm×1 cm)。其他部位检查未发现异常。不正确的是
A TNM分期为T2N1M0
B 乳腺癌发生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C 肥胖可增加发病机会
D 根治性手术切除
E 根治术后除高危病例一般不做常规放疗
58.女,31岁。发现左乳房肿块10天。检查肿物5 cm×3 cm,红肿明显,诊断为急性乳房炎。最不易与其鉴别的是
A Paget病
B 乳房肉瘤
C 乳房结核
D 乳腺病
E 炎性乳腺癌
59.女,28岁。右乳房红、肿、胀痛10天,可触及4 cm×3 cm肿块,体温38.0℃。诊断为急性乳房炎。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避免乳汁淤积
B 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其清洁
C 哺乳后清洗乳头
D 预防性口服抗生素
E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60.女,45岁,1周前发现右乳外上象限结节,直径约1.5 cm,较硬,活动,无压痛,两侧乳腺对称,乳头及皮肤无特殊,两侧腋下均触及一直径0.8 cm、光滑、活动的淋巴结,患乳无炎症或创伤史,X线检查发现患乳有细小钙化点。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乳房囊性增生病
B 乳腺纤维瘤
C 乳腺癌
D 乳房结核
E 乳管内乳头状瘤
61.女,55岁。无意中发现右侧腋窝肿块2个月。查体双侧乳腺、锁骨上及颈部均未发现异常。活检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癌。最可能的组织来源是
A 甲状腺
B 乳腺
C 肝脏
D 肺
E 脊椎
62.女,46岁。Ⅱ期乳癌行改良根治术,腋淋巴结(+), ER(-),PR(-),其术后主要的辅助治疗是
A 化疗
B 放疗
C 囗服三苯氧胺
D 去势疗法
E 免疫治疗
63.男,23岁。右乳晕下可及扁园形肿块,诊断为乳房肥大症,其特点是
A 乳房多有胀痛和压痛
B 未见于老年
C 多为双侧
D 一般不需治疗
E 手术切除时应一并切除乳头
四、A3型题
(64~68题共用题干)
女性,50岁。发现左乳房肿块1周。查体发现肿块位于左乳头外侧,5cm×4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腋窝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活动,怀疑为乳腺癌。
64.可确诊的检查方法是
A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B 钼钯照相
C B超检查
D 红外线扫描
E 血清CEA检查
65.该病人TNM分期属于
A T1N1M0
B T1N2M0
C T2NlM0
D T2N2M0
E T3N1M0
66.该病人临床分期属
A 0期
B I期
C Ⅱ期
D Ⅲ期
E Ⅳ期
67.此病人首选手术方式是
A 单纯乳房切除
B 乳腺癌根治术
C 区段切除术
D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E 肿块局部切除术
68.该病人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可能是
A Paget病
B 腺样囊性癌
C 导管内癌
D 炎性乳腺癌
E 漫润性导管癌
(69~73题共用题干)
女性,31岁。右乳房红肿胀痛5 天,伴发热38.8℃。体检见右乳外下象限5cm×4cm肿块,表面红肿,皮肤水肿。
69.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炎性乳腺癌
B 急性乳腺炎
C Paget病
D 乳房肉瘤
E 乳房结核
70.可确诊的检查方法是
A 穿刺检查
B 钼钯照相
C B超检查
D 红外线扫描
E 血清CEA检查
71.急性乳腺炎最常见的细菌是
A 厌氧菌
B 溶血性链球菌
C 绿脓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脆弱类杆菌
72.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
A 链霉素
B 青霉素
C 红霉素
D 氯霉素
E 甲硝唑
73.切开引流时应取
A 以脓肿为中心的辐射状切口
B 以乳头为中心的辐射状切口
C 沿乳晕边缘的弧形切口
D 沿脓肿边缘的弧形切口
E 沿乳房下沿的弧形切口
五、A4型题
(74~79题共用题干)
女性,55岁,发现左乳房肿块6个月,近日发现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就诊,查体左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一5cm×4cm×3cm大小的肿块,质硬,移动度差,乳房皮肤表面呈“橘皮样”,左侧腋窝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并固定。
74.首先应考虑哪种疾病
A 乳房纤维腺瘤
B 乳腺癌
C 乳腺囊性增生病
D 乳房脓肿形成
E Paget病
75.如根据其他检查结果上述诊断成立,则此病变为哪一期
A 0期
B Ⅰ期
C Ⅱ期
D Ⅲ期
E Ⅳ期
76.如诊断为乳癌,其淋巴转移途径中,主要的途径是
A 经胸大肌外侧缘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
B 经皮下淋巴管侵入另侧乳房
C 经肋间淋巴管侵人胸骨旁淋巴结
D 向内侧淋巴管,沿着乳内血管的肋间穿支引流到胸骨旁淋巴结
E 经深部淋巴管网侵入肝镰状韧带
77.如诊断明确,准备行手术治疗,宜做哪项术前准备
A 化验血、尿常规
B 胸部X线片
C 肝、肾功能检查
D 肝脏彩超检查
E 以上都必要
78.该病人拟行术前化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A 多用于Ⅲ期病例
B 会延误手术治疗
C 减轻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D 一般用1~2疗程
E 可探测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79.术前化疗后应行哪项手术方案
A 乳癌根治术
B 扩大乳癌根治术
C 单纯左乳房切除术
D 乳癌改良根治术
E 姑息性手术
80.术后病理检查示ER(-),PgR(-),以下治疗方法最有效
A 服用三苯氧胺
B 化疗
C 放射治疗
D 生物治疗
E 去势疗法
参考答案
1.E 2.C 3.C 4.B 5. C 6. A 7.D 8.C 9.A 10.E
11.B 12.B 13.D 14.E 15.A 16.E 17.A 18.D 19.C 20.E 、
21.A 22.E 23.D 24.A 25.D 26.C 27.A 28.C 29.B 30.D
31.C 32.A 33.B 34.B 35.C 36.A 37.D 38.B 39.B 40.E
41.E 42.C 43.A 44.D 45.A 46.D 47.A 48.B 49.D 50.C
51.E 52.E 53.B 54.C 55.E 56.B 57.A 58.E 59.D 60.C
61.B 62.A 63.D 64.A 65.C 66.C 67.D 68.E 69.B 70.A
71.D 72.B 73.E 74.B 75.D 76.A 77.E 78.B 79.A 8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