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5.6 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斜截面承载力包括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两个方面。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是指斜截面上的纵向受拉钢筋、弯起钢筋、箍筋等在斜截面破坏时,它们各自所提供的拉力对受压区A的内力矩之和(Mu = FS·z+Fsv·zsv+Fsb·zsb),见图5-28。
图 5-28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但是,通常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是不进行计算的,而是用梁内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锚固及箍筋的间距等构造措施来保证。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先介绍材料抵抗弯矩图。
5.6.1 材料抵抗弯矩图
1. 荷载效应图(M 图)
由荷载对梁的各个正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所绘制的图形,称为荷载效应图,即M图。
2. 材料抵抗弯矩图(MR 图)
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对梁各个正截面产生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R 所绘制的图形,称为材料抵抗弯矩图MR 。
注意:设计时,所绘 MR 图必须包住 M 图,才能保证梁的各个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3.配通长直筋简支梁的材料抵抗弯矩图
图 5-29 配通长直筋简支梁的材料抵抗弯矩图
(1) MR 图外围水平线的位置
1) 若 实配As = 计算As , 则 MR 图外围水平线与 M 图相切;
2) 若 实配As >计算As, 利用下式求MR图外围水平线的位置:
MR = fyAs (h0 - fyAs /2α1fcb) (5-20)
(2) 每根钢筋所承担的抵抗弯矩 MRi
按该钢筋的面积Asi与总钢筋的面积As的比值进行分配。即
MRi = MR·Asi / As (5-21)
(3) MR 图的绘制
① 用水平线将每根钢筋所承担的抵抗弯矩 MRi 示于弯矩图上;
② 梁底纵筋不能截断,可弯起;但伸入支座纵筋不能少于2根;
③ 弯起筋应画在 MR 的外侧。
(4) 充分利用截面
图5-29中1、2、3三个截面分别称为③、②、①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
(5) 不需要截面
图5-29中2、3、4三个截面分别称为③、②、①钢筋的不需要截面。
4. 配弯起钢筋简支梁的材料抵抗弯矩图
图 5-30 配弯起钢筋简支梁的材料抵抗弯矩图
(1) 弯筋的弯起点必须在此钢筋不需要截面的外侧;
(2) 弯筋与梁截面中轴线交点G、H对应在 MR 图上的交点g、h不能落在M 图以内;
(3) 弯筋MR 图呈斜线,承担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应减少;
(4) MR 图为aigefhjb。g、h点都不能落在M图以内,也即MR图应能完全包住MR,梁正截面受弯才能满足;
(5) 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保证措施 —— 合理选择弯筋的弯起点位置。
5.6.2 纵 筋 的 弯 起
1.弯起点的位置
—— 距充分利用截面的距离。取 a ≥0.5h。
现在研究弯起点E、F离充分利用截面1的距离。图5-31中,对弯筋而言,未弯起前正截面Ⅰ-Ⅰ处的受弯承载力:
MⅠ = fy Asb Z (5-22)
弯起后,在Ⅱ-Ⅱ截面(斜截面)处的受弯承载力:
MⅡ = fy Asb Zb (5-23)
图 5-31 弯起点位置
为了保证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至少要求斜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等强,即MⅡ = MⅠ,Zb = Z。
设弯起点离弯筋充分利用的截面Ⅰ-Ⅰ的距离为a,从图5-31可见
Zb /sinα= Zctgα+ a (5-24)
所以, a = Zb /sinα- Zctgα= Z(1一cosa)/ sinα (5-25)
通常,α=450 或 600,近似取 Z =0.9ho,
则 a=(0.373~0.52)h0 (5一26)
为方便起见,《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弯起点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h0,也即弯起点应在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或等于0.5h0处,所以图5-30中e点离1截面应≥h0/2。
连续梁中,把跨中承受正弯矩的纵向钢筋弯起,并把它作为承担支座负弯矩的钢筋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定。如图5-32中的钢筋b,其在受拉区域中的弯起点(对承受正弯矩的纵向钢筋来讲是它的弯终点)离开充分利用截面4的距离应≥h0/2,否则,此弯起筋将不能用作支座截面的负钢筋。
图 5-32 弯起钢筋弯起点与弯矩图形的关系
l一在受拉区域中的弯起截面;2一按计算不需
要钢筋“b”的截面;3一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
4一按计算充分利用钢筋强度的截面;
5一按计算不需要钢筋“a”的截面
2.弯终点的位置
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到支座边或到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都不应 大于箍筋的最大间距(≯ Smax),其值见表5-2内V>0.7ftbho一栏的规定。这一要求是为了使每根弯起钢筋都能与斜裂缝相交,以保证斜截面的受剪和受弯承载力。
5.6.3 纵筋 的 锚 固
简支梁在其支座处出现斜裂缝以后,该处钢筋应力将增加,这时,梁的抗弯能力还取决于纵向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如锚固长度不足,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动将导致斜裂缝宽度显著增大,从而造成支座处的粘结锚固破坏。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靠近支座处有较大集中荷载时。
1. 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
(1)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 La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计算:
La = α(fy/ft)d (5-27)
式中 La —— 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fy ——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
d —— 钢筋的公称直径;
α—— 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 按表5-1取用。
表 5-1
(2)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另外,由于锚固条件的不同,锚固长度应分别乘以下列修正系数:
1) 当采用HRB335级及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考虑到这种带肋钢筋在直径较大时相对肋高减小,锚固作用将降低,取修正系数为1.1;
2) 涂有环氧树脂涂层的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的钢筋,其涂层对锚固不利,取修正系数为1.25;
3) 当锚固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工),修正系数取为1.1;
4)当采用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锚固区混凝土保护层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握裹作用加强,锚固长度可适当减短,修正系数为0.8;
5)当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总水平投影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7。机械锚固形式如图5-34所示。
图 5-34 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a)末端带1350弯钩;(b)末端与短钢筋双面贴焊;
(c)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
6) 除构造需要的锚固长度外,当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值时,钢筋应力小于强度设计值,此时锚固长度可缩短。其修正量为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但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和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得考虑此项修正。
修正后的锚固长度均不应小于0.7 La,且不应小于250mm。
2. 简支支座处纵筋的锚固长度 —— LaS
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人支座有一定的锚固长度。考虑到支座处同时又存在有横向压应力的有利作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可比基本锚固长度略小。锚固长度LaS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当 V ≤ 0.7ftbho 时, LaS ≥ 5d
(2) 当 V > 0.7ftbho 时,带肋钢筋 LaS ≥ 12d;光面钢筋 LaS ≥ 15d。
如 LaS不能符合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的附加锚固措施来加强纵筋的端部,如加焊横向钢筋、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的预埋件上等。
(3) 其他情况锚固的有关规定
1) 如在焊接骨架中采用光面钢筋作为纵向受力钢筋时,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但在钢筋的锚固长度LaS内应加焊横向钢筋:当V≤0.7ftbho 时,至少一根;当
V>0.7ftbho时,至少二根;横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一半;
同时,加焊在最外边的横向钢筋,应靠近纵向钢筋的末端。
2)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的简支梁和连续梁的简支端,如在距支座1.5h范围内,作用有集中荷载(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而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所产生的剪力占总剪力值75%以上的情况),且V>0.7ftbho时,对热轧带肋钢筋宜采用附加锚固措施,或取LaS ≥ 15d。
3)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配置不少于两个箍筋,其直径不宜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间
距不宜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当采取机械锚固措施时,箍筋间距尚不宜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5倍。
4) 梁简支端支座截面上部应配负弯矩钢筋,其数量不小于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1/4,且不少于2根。
5.6.4 纵 筋 的 截 断
梁的正、负纵向钢筋都是根据跨中或支座最大的弯矩值,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配置的。
1. 正弯矩纵筋
正弯矩区段内的纵向钢筋都是采用弯向支座(用来抗剪或抵抗负弯矩)的方式来减少其多余的数量,而不宜在受拉区截断,因为在受拉区截断对受力不利。
2. 负弯矩纵筋
对于在支座附近的负弯矩区段内的纵筋,则往往采用截断的方式来减少纵筋的数量,但不宜在受拉区截断。
3. 纵筋截断的有关规定
原因1:从理论上讲,某一纵筋在其不需要点(称为理论断点)处截断似乎无可非议,但事实上,当在理论断点处切断钢筋后,相应于该处的混凝土拉应力会突增,有可能在切断处过早地出现斜裂缝,而造成梁的斜截面受弯破坏。—→ 因而,纵筋必须从理论断点以外延伸一定长度后再截断。
原因2:纵向钢筋还有一粘结锚固问题。如图5-36所示,当在支座负弯矩区出现斜裂缝后,在斜截面B上的纵筋应力必然增大,在梁上引起一系列由B向C发展的针脚状斜向粘结裂缝。若纵筋的粘结锚固长度不够,则这些粘结裂缝将会连通,形成纵向水平劈裂裂缝,梁顶面也会出现纵向裂缝,最终造成构件的粘结破坏。—→ 所以还必须自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延伸后再截断钢筋。
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钢筋受拉当必须截断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当 V≤0.7ftbho 时,截断点应同时满足:
① 距不需要截面 ≮20d; ② 距充分利用截面 ≮1.2 La
(2) 当 V>0.7ftbho 时,截断点应同时满足:
① 距不需要截面 ≮ho 且 ≮20d;② 距充分利用截面 ≮1.2La+ho
(3) 若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截断点应同时满足:
① 距不需要截面≮1.3ho且≮20d;② 距充分利用截面≮1.2 La+1.7ho
4. 悬臂梁上部钢筋向下弯折的有关规定
(1) 应有不少于2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12d;
(2) 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而应按规定的弯取点位置向下弯折,并在梁的下边锚固,弯终点外的锚固长度应满足:① 在受压区≮10d; ② 在受拉区≮20d。
5.6.5 箍 筋 的 间距
1. 箍筋的最大间距Smax
箍筋的间距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其最大的间距还应满足表5-2的规定。当V>0.7ftbho 时,箍筋的配箍率还不应小于0.24ft/fyv。
3. 箍筋间距的其它规定
(1) 箍筋的间距在绑扎骨架中不应大于15d,同时不应大于40Omm,d为纵向受压钢筋中的最小直径。这是为了防止受压筋的压曲。因此,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还必须做成封闭式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三根时,还应设置复合箍筋(例如四肢箍),但当梁宽不大于40omm,且纵向钢筋一层内不多于四根时可不设。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五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的间距必须小于或等于10d。
(3) 当梁中绑扎骨架内纵向钢筋为非焊接搭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箍筋直径不宜小于搭接钢筋直径的0.25倍,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受拉时,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
2) 受压时,间距不应大于1O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搭接钢筋中的最小直径。
3) 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O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4) 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少于3个,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当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或等效直径的5倍时,可不配置上述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