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平行与交叉-建筑形式构成方法探

|0·2009-10-19 15:27:29浏览0 收藏0

    什么样的建筑形式是构成的标准?什么样的建筑形式是人们欣赏的对象?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十分个人化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如果站在整个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我们会发现,在任一时代,集体无意识的集合总是倾向于同一的表现。比如,现代人和古代人在选择服装的式样时,毫无疑问会表现出鲜明的整体差异。建筑形式的选择,也必然如此。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建筑形式的选择与构成的结果是一种集体的、有目的的结果,而且此目的在一个基本层面上正是与群体共约的文化价值的承载与呈现密切相关。 
    以往有关建筑构图原理、建筑构成方法的讨论多数回避建筑的基本参照系的存在,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参照系的存在。换句话说,此类构图原理极少将被构图对象――某建筑置身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体系之中来对待,从而使建筑形式的构成更趋于成为一种漂浮着的纯形式构成。事实上,作为”建筑“存在之基础,此”自然“与”社会“的基本属性特征的意识与制约,始终伴随建筑设计与形式构成全过程,并对其产生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借鉴文化人类学理论的指导,我们进一步构建了对建筑形式存在价值的基本认识。建筑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其基本价值亦在于表述和呈现为文化所约定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人与人的基本关系。简言之, 建筑形式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其构成的目的或价值就是表述这两类基本存在关系及其转变。因此建筑形式的改变,在本质上总是意味着基本存在(认知与约定)关系的改变,并进而构成视觉张力。

    一 概念与范畴

    1 人与自然基本关系中的“交叉与平行”

    人与自然共存于一体的关系称为“交叉”。表述这一关系的建筑形式,即对自然力表现出亲和、尊崇意向(关系)的建筑形式或形态被称为“交叉”形式(形态)。“交叉”意味着对自然力的认知,以及对自然存在关联性的认同。比如多数建筑都会通过自身形式的构成表述地球引力、风、雨、暑、寒等自然力(气候条件)的作用和自然属性特征的影响(自相似性)。

    人与自然相分离的关系可称为“平行”。表述这一关系的建筑形式,即对自然力表现出抵抗、排斥,甚至超越意向及对自然属性异化的建筑形式或形态称为“平行” 形式(形态)。“平行” 意味着形式对自然力的无视,以及对自然关联性存在的否定。比如现代建筑中某些形式或形态的构成中有许多就表现出对诸自然力约定的漠视、超越以及自然属性异化的特征。

    2 人与人的基本关系中的“平行与交叉”

    人与人共存于一体的关系可称之为“交叉”。 “交叉”意味着对群体存在的认知,以及对群体存在关联性的认同。表述这一关系的建筑形式,即对群体存在表现出亲和、尊崇意向的建筑形式或形态称为“交叉”形式。强调个体化存在的社会关系称为“平行”。同时,将对群体存在表现出排斥、抵触、拆解意向(关系)的建筑形式或形态称为“平行”形式(形态)。

    从某种程度而言,建筑总是通过其形式或形态在“平行”与“交叉”两个方面的构成与表现,去表述一种新的基本存在方式及基本关系,并进而构成视觉张力乃至视觉愉悦的。“平行”总是使形式具有更多的轻松、休闲、散漫之感,而“交叉”则更多地赋予一种稳定、沉寂的关联性体验。两种形式不同的表现及对相关性存在的有效表述将达成对所认知的两个基本关系的表达。

    二 基本要素――“形态与界面”、“中心与边缘”

    “形态与界面”、“ 中心与边缘”是分别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对建筑形式构成所选择与设定的相关基本要素。它们在“平行与交叉” 范畴内的含义如下。

    1 自然环境中的“形态与界面”

    形态有“体”的含义,而“界面”则强调了建筑作为“容器”包裹的面以及内外“分界”的基本含义。交叉的“形态与界面”意指建筑的“形态与界面”的关联性构成,而平行的“形态与界面”则指非关联性构成。

    (1)交叉的“形态”与“界面” 此处交叉的“形态”意指建筑形态构成对自然形态的写仿与同构,对重力、风力等自然力存在的认同、尊崇与依存的表述。建筑物通常呈下大上小、上虚下实的金字塔形。而交叉的“界面” 意指,作为人之容器“包裹”概念的建筑物,其外在“界面”形式所呈现出的对自然生物的属性特征的模拟及对自然气候条件的依存。本文中主要指建筑物在顶、身、座三部分界面的非匀质处理的方式,以及在界面自身的开敞与封闭的表现上对此时此地的自然力(包括自然气候条件)的存在、作用的尊崇及其基本约定的体现。

    (2)平行的“形态”与“界面” 此处平行的“形态”意指建筑形态构成对自然形态的拆解,表述了对重力、风力等自然力存在的抵制、反动、无视与超越。建筑物通常表现为下小上大、上重下轻的倒金字塔形,或多重心、重心偏移的异形,或上下匀质形态等。而平行的“界面”意指作为人之容器“包裹”概念的建筑物,其外在“界面”形式呈现为反自然形态、反自然属性,以及反自然气候条件的形式特征。其具体形式常表现为立面(界面)在纵向或横向的匀质特征;对包裹着的“界面”形式的破除,如立面上的开口、挖洞,垂直出挑与切割等;对开敞与封闭形式基本约定的拆解,如界面的多层复合性,以及绝对封闭或绝对开敞的界面形式的运用。

    2 社会环境中的“中心与边缘”

    “中心与边缘”同时包括了三维与二维的范畴。交叉与平行的“中心与边缘”意指建筑的“中心与边缘”形式的关联性与非关联性的构成方法的表述。

    (1)交叉的“中心” 与“边缘” 此处交叉其通常表现为强化“中心”、“边缘”形式存在的构成及对共存的中心与边缘基本约定关系认同。其暗示着对一个潜在的“圆”的形式或形态存在的认同。
    (2)平行的“中心”与“边缘” 此处平行的“中心”通常表现为弱化“中心”形式存在。如使中心缩小、空化、降低、偏移、匀质以及多中心等;而平行的“边缘”通常表现为弱化“边缘”形式存在,如无明确边缘、形态上边缘的空化或偏移边缘等,以及对共存的中心与边缘基本约定关系否定;或对潜在的圆的形式或形态的否定,如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扭曲与错置,使心弱边强或中心与边缘呈匀质状等。

    三 实例解析――方法的应用

    1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凝聚态综合楼(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四所设计)

    该建筑形式构成,运用基本圆的变体与方形的组合,巧妙地结合环境进行设计,是一个优秀的范例。

    (1)自然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意指将该建筑形式置于自然环境的参照系统中,对建筑的“形态”与“界面”在“交叉”与“平行”两方面的形式构成方法加以解析和讨论。

    形态的 “交叉与平行”主要指建筑整体体块形式、状态在“交叉与平行”中的表现,该建筑的“交叉” 形态表现为:整体形态上由伸展的裙廊、带坡顶的圆筒状裙楼,以及高耸的半圆形塔楼台阶式构成。此高度与体量上的收缩变化暗示着金字塔“形的存在,表述了一种对自然重力作用与稳定体系的认同。事实上,这一上小下大的形态,也符合对阳光及自然”风力“的影响与作用等的表现。该建筑的”平行“形态表现为:半圆形塔楼对形态中心的错位与偏离。或者说是,整体形态的台阶形恰恰表现为一个半”金字塔“形形态,可视为一种对”金字塔“完整形态进行修正的结果。此外在有些建筑上,”平行“形态的其他表现,还体现在如:倒金字塔形、高耸的柱体、倾斜的柱体、具有上部局部突出的形体、上实下虚的形式等。

    当我们将建筑作为一个“容器”来看待时,它通常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界面。该建筑“界面”的“交叉”表现为横向各个面随方向变化而改变,构成非匀质界面;纵向上、中、下运用,不同的形式,尤其是上部坡顶的运用,既暗示着纵向非匀质的界面构成,又暗示了对自然力的尊崇。除坡顶外,挑檐(包括窗的挑檐)及基座,如带有鲜明的古典风格特征的三段式处理,通常也被视为是对自然力的尊崇。因为挑檐与厚重的基座,常意味着不同位置的界面对自然环境作用的不同反映(关联性表现)。界面的“平行”则表现为圆筒状裙楼横向小竖窗形式在不同方位的重复使用,暗示横向局部的匀质化;纵向,同一朝向迥异的立面开窗形式处理,以及中心打破檐口的竖向开窗均使界面多义,并产生新的形式感。坡顶为竖向的玻璃体所突破,加之在中部檐口处为两个竖向窗槽所打破,此形式构成强调了对自然力作用的破除与漠视。此外,在其他建筑中,同一方位的界面多重复合,如多重(层)的开敞与封闭的复合形式处理,或单一的开敞(封闭)的形式处理等,均构成对“交叉”界面的破除。

    (2)社会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意指将该建筑形式置于社会环境的参照系统中,对其整体形态和形式的“中心”与“边缘”,在“交叉”与“平行”两方面形式构成的特征与方法加以解析和讨论。

    “中心”既指整体形态,也指局部的立面。中心的“交叉”,从平面上看,该建筑在整体形态上围绕圆形暗示中心存在,而其筒状裙房顶部的锯齿形坡璃幕处理、正立面开窗形式又强化了中心形态特征。其他如对称的或内聚式形式均暗示一个中心的存在。中心的 “平行”,从平面上看,该建筑在整体形态上,圆筒形上部被拆解和分离成一个半圆形塔楼,下部偏置一侧带有柱廊的裙房。其平面的错位及升起的塔楼形式对整体中心形态构成拆解,即弱化了一个中心的存在。南北立面中心在轴线上的错位也使得整体中心的分离。此外正立面上檐部的平行竖向开窗有分化立面中心轴的作用。

    “边缘”指整体形态,也指局部立面。边缘的“交叉”,常意味着较明确的自我封闭特征,或与基址的高度叠合。而“平行”,则意味着对前者的拆解。

    该建筑在整体形态上,由“L”形的裙房及半圆形塔楼及中心的圆筒构成内聚形态,暗示围合封闭性的边缘存在。立面圆筒状裙房纵向上边檐材质及色彩的变化,与半圆形塔楼上部三层的凹槽处理,均构成明确的上部边缘,从而表现“边缘”的 “交叉”特征。另一方面,从整体形态上,“L”形及其空柱廊的运用,以及半圆形与主圆的分离错位,似在暗示对围合的、自封闭性形态特征的拆解。裙房圆筒状及其横向连续的水平线,均使单一立面边缘随圆形游移,其立面上檐部的竖向开窗亦暗示纵向上部边缘的拆解,此为“边缘”的 “平行”手法。

    2 吉林城建大厦(建设部设计院设计)

    该建筑仅通过简单的体块组合及形式处理,便达到了良好的视觉效果,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我们应当注意其形式在“形态与界面”及“中心与边缘”等方面的构成方法。

    (1)自然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该建筑水平伸展的裙房与主楼屋顶伸出部分构成金字塔形态,即“交叉”形态。主楼中心部分的白色体块与周边的灰色体块体量基本对等,加之白色体块局部外伸与扭转,从而对整体的金字塔形态构成分离与分解。这是一种有效而巧妙的“平行”手法。
就横向界面而言,整个主楼南北向采取了不同的开窗形式,即“交叉”的形式。而正立面中心部分有意强化的开敞形式与周边有意强化的封闭形式,形成鲜明对比;中部突出屋顶、上下贯通的白色立板与立面局部的扭转、突出,拆解了顶部与正面界面的存在,从而使界面具有新的视觉张力。这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平行”手法。

    (2)社会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就整体空间形态而言,高耸的主楼构成群体中心。而主体办公楼立面,则通过周边红色体块的围合与中部白色体块的强调,以及上下贯通的白色立板的设计,暗示了中心“交叉”形式的存在。主楼由两个近似对等的白色与红色体块构成,暗示对一个中心的拆解;其主楼中心立板的偏置、局部的外伸与抛转、中部平行的水平隔板,加之左上端部的升起等均构成对中心的拆解,即“平行”。

    边缘的 “交叉”手法,如主楼、裙房及入口的空架子等构成空间的围合;立面周边的红色体块亦构成明确的边缘形式。边缘的 “平行”手法,则主要表现在:整体上,中心部位的空架子仅构成虚边缘;顶部中心立板的升起突破了纵向边缘;而左上端部的升起则使边缘意义模糊、多义。

    3 德国法兰克福大厦(KPF事务所设计)

    这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却又不失古典韵味的建筑。屋顶及边缘的处理、立面窗的精致分割、墙体实与虚的精心设计,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然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表现为:裙房、塔楼梯间升过屋顶的处理均呈台阶状的“金字塔”形态。而过大的长细比,巨大而夸张的顶部外挑檐口,构成重心的偏移与不稳定感;平面多个形态构成复合形组合,塔楼侧置,也有意识地使平面整体重心错位,从而达成对基本“金字塔”形态感的拆解,此即形态的“平行”手法。

    就“界面”而言,塔楼与裙房均强调了檐口与基座的存在和处理,暗示非匀质的三段式构成 ,是一种与自然保持相关的“交叉”手法。另一方面,合金材料、玻璃幕构成新的界面特征。透空的圆弧檐口与楼梯间对檐口的突破,构成对顶部界面的拆解,这些均使界面多义化。这里采用的即是“平行”的手法。

    (2)社会环境中的“交叉”与“平行” 中心的“交叉与平行”。 交叉, 裙房通过入口明确标志出中心存在;入口处左右呈内收的弧形,以呼应中心的存在。平行,左右通过差异显著的高低处理使中心偏移,从而拆解对称的中心感。

    边缘的“交叉与平行”。交叉,顶部半圆弧檐口处理及上端内凹的柱廊共同构成竖向边缘; 塔楼通过左侧边方形“凹”槽,暗示横向局部边缘的存在。平行,楼梯、电梯间高过檐口,非周边式檐口形式,檐口透空、非封闭处理,各体块角部匀质的形式,均为弱化边缘存在的构成方法的运用。

    在基本的层面上表述“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新的存在关系,是形式构成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以“形态与界面”作为建筑构成的一组基本要素,分别在“交叉”与“平行”两方面解析形式对“人与自然 ”间的依存、一体与拒斥、超越关系的表述方法。同样,我们以“中心、边缘”作为建筑构成的另一组基本要素,分别在 交叉“与 平行”两方面解析“人与人”间的依存、一体与拒斥关系的表述方法。我们认为,在自然与社会两方面,建筑形式的“形态与界面”、“中心与边缘”,于“交叉”与“ 平行”间所不断达成的新的平衡特征,正是形式构成不断变换的目的与目标。因为新的平衡的达成,常常意味着“人与自然”及“人与人”间的新的存在关系、存在方式的呈现,同时亦意味着新的视觉形式张力点的形成。换句话说,形式所产生的视觉张力及动力,来自对以往矛盾双方所构成或所认知的基本平衡关系的突破与超越,而在一个更基本的层面上,则意味着对文化约定的基本存在方式与存在关系的突破与超越。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