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按框架可以分为生态风险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生态风险识别方法、生态风险损失计算方法、生态风险路径分析方法、生态风险受体分析方法和生态风险源分析方法;按风险层级可以分为项目层次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区域层次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根据方法的属性可以分为一般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其中一些方法。
1.生态风险评价终点的确定
国外的生态风险评价强调评价终点的确定。但在评价终点的可测度性及对风险管理目标的表征上,仍然存在困难。可以根据终点的生态相关、终点对有关压力的敏感性和终点是否代表了管理目标三条原则来选择。
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生态风险评价终点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风险评价者需要与风险管理者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并达成一致。这是生态风险评价终点确定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志。
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衡量其生态风险需要对风险的终点有一个确认,要回答诸如底栖生物是否受影响、生物繁殖及地球生化循环是否阻断等问题。需要在一系列生态毒理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做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但是以系统试验为基础的风险评价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撑,因此通常并不采用系统试验的方法进行,而是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生态风险评价终点确定方法可以参考有关专业文献。
2.生态风险识别的方法
生态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具体方法可以参见相关专业书籍。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影响风险评价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开展评价的动机、所需评价结果的类型、可用于评价的信息类型、所分析问题的特征、已发觉与评价对象有关的风险。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是由问题导向的。
3.生态风险测度方法
生态风险测度方法包括单因素生态系统风险的测度和多因素生态风险测度方法。
(1)单因素生态系统风险的测度。
对生态风险发生的测试有两类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平均指标表示风险变量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表示风险变量的离散趋势。一般,平均指标为冈、险变量的期望值,变异指标为风险变量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变异系数为标准差和期望值之比。
(2)多因素生态系统风险的测度。
总体风险值用来表示生态系统在不良事件影响下的整体损失。对于特定系统的生态风险需要考虑各类风险的联合分布。联合分布的标准差可以表示总体风险的绝对大小,但在无法判断各风险因子是否为独立随机变量或无法获得各风险因子的比重时,只有借助蒙特卡罗法总体风险的标准差。对于景观尺度,可以考虑从景观组分所占的比例与该组分的冈、险强度两方面入手。
4.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涉及的风险源和/或风险后果具有区域性,即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主要研究大范围的区域中各生态系统所承受的风险。由于区域具有广泛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区域性带来的风险评价尺度的扩大及多风险源、多压力因子、多风险后果的特征,使其风险评价与项目层次的风险评价要求不同。常用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主要有因果分析法、等级动态框架法和生态等级风险评价法等。
因果分析法是以压力因子和可能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它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构建这种因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评价。由于区域尺度上多“因”和多“果”广泛存在,因此有时应用也面临较大的困难。
等级动态框架法是一个概念框架,假设等级存在于生态系统结构中,且等级间相互关系产生了标志生态系统特征的属性,从而将时空相互作用关系结合起来。生态等级风险评价法是在缺乏大量野外观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价的有效方法。它将风险评价分为三部分:初级评价、半定量的区域评价和定量的局地评价。
此外,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应用最多的评价统计模型是基于因子权重法的相对风险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