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一章概论
第二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影响环境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
(1)工程分析的原则。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先复核校对再引用。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工程分析应体现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能反映建设项目染物产生及排放的环节,明确适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途径-
(2)工程分析的对象。 工程分析的范围包括主题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及依托工程等, 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影响有关的情况:工艺过程,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厂地的开发利用;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发生时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其他情况。
(3)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简称非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要分析正常工况下的排放和非正常工况下排放两种情况。个别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对这类项目的这些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时,应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
(5)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2.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是各评价项目(或专题)共有的工作,虽然各专题所要求的调查内容不同,但其调查目的都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背景,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评价范围内及周围区域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近三年的监测资料或背景调查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筛选,择取可用部分。若这些引用资料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细,尽量做到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若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时,应做出详细说明,内容也可适当调整。 符合相关规划环境 论及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可引用符合时效的现有资料及相关节论。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现状调查方法主要有: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三种。
3.环境影响预测
(1)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征、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同时应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环境影响预测方法。通常采用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预测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3)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三个阶段(即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所以预测工作在原则上也应与此相应,但对于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的大中型项目,除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的影响外,还应预测各种不利条件下的影响(包括事故排放的环境影响)。
(4)预测的范围和内容。为全面反映评价区内的环境影响,除了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
4.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关于环境影响资料的鉴别、收集、整理的结构机制,以各种形象化的形式提出各种信息,向决策者和公众表达开发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可以归纳很多,主要方法有: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等。
在这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中,应用的原理、需要的设备条件及最后结果的表示
方式都不一样。在结果的表述中,有的是定量的数据,有的则是定性的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目前已从孤立地
处理单个环境参数发展到综合参数之间的联系,从静态地考虑开发行为对环境生态
的影响,发展到用动态观点来研究这些影响。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在初步研究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法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类型,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筛选确定评价因子,按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确定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选取适宜的评价标准,制定环评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在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调查和深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各环境要素和评价专题的影响分析预测。
第三阶段,在总结各评价专题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综合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
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如下: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
(2)项目的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3)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
(4)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情况可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