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节能;长效发展
引言
结合建筑给排水设计要求及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与之相关的节水及节能,有利于实现对给排水的科学设计,突出其应用过程的节能特性,避免建筑建设效果、应用价值等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在加强建筑给排水设计、保持其良好设计状况的过程中,应给予节水和节能更多关注,实施好切实有效的设计工作计划,促使给排水节能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对其系统的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丰富建筑给排水能耗问题应对中的实践经验。
1.建筑给排水设计概述
为了实现对建筑给排水的科学设计,高效地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则需要对其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①充分考虑节水及节能技术的引入及高效利用,有利于突出给排水系统构建与应用中的节能特性,从而降低现代建筑应用中的能耗问题发生率;②加强给排水设计过程控制,渗透好节能设计理念,并对最终得到的设计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有利于提升建筑给排水科学设计水平,增强其设计方案适用性。
2.建筑给排水设计现状分析
在细化建筑给排水设计方面研究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现状加以分析,总结好其中的存在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1 节水及节能技术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某些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开展中,由于设计单位及人员对节水、节能技术的科学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应的设计方案缺乏有效性,制约着给排水科学设计水平的提升。具体表现为:①因对节水及节能技术的功能特性、利用价值等缺乏深入思考,思想上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效果不显著,会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②当节水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优势发挥不充分时,会使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系统应用价值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给节能型建筑建设事业发展中带来了阻碍作用,会降低建筑物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应用水平。
2.2 设计方式有待优化
一些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因既有的设计方式不够丰富,与其科学设计要求、当前的形势变化等不相符,从而减少了给排水设计中的技术含量及优势,相应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中缺乏技术保障。具体表现为:①由于对精细化设计方式科学运用缺乏思考,使得给排水设计中的技术内涵不够丰富,进而降低了其设计方案形成方面的技术水平,影响着节能型建筑建设效果、给排水系统设计质量等;②因对信息化设计方式高效利用方面考虑少,使得给排水设计目标实现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导致给排水系统设计水平难以真正提升,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建设事业长效发展要求,无形之中加大了给排水设计问题发生的概率。
2.3 其它方面的存在问题
基于建筑给排水的设计现状分析,也需要了解其在这些方面的存在问题:①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节能及责任意识有待强化,致使给排水设计缺乏有效保障,会使部分建筑在这方面的专业化设计水平有所下降;②因对精细化及创新理念科学运用方面缺乏深入思考,使得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加上其设计方式有待优化的影响,导致相应的设计工作体系不健全,也会引发给排水设计问题,影响其系统应用效果。同时,由于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效果是否显著缺乏科学评估,使得其设计方案形成中的细节问题处理不及时,进而降低了给排水设计质量,对其设计目标实现、给排水系统使用功能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在节水及节能技术的支持下予以处理,确保建筑给排水设计状况良好性。
3.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 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
这种节水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在现代建筑节水方面应用较多。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具有节水效果良好、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水资源高效利用、用水压力缓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提高给排水设计质量、实现对废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应对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进行充分考虑。在此期间,应做到:①基于中水回用技术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可在丰富的化学手段及技术的作用下,对各种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将其应用于绿化及其它非饮用水领域,满足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中水资源高效利用要求;②通过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充分发挥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优势,从而达到给排水设计中废水再利用的目的,为节能建筑科学设计目标的实现及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3.2 减压节流技术
在完成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供水质量及稳定性,增强给排水系统应用效果,则需要关注减压节流技术应用。在此期间,需要做到:①加强减压节流技术使用,落实好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实现对其出水量的科学控制,进而达到水资源消耗量减少、节水设计效果增强的目的;②基于减压节流技术的建筑给排水设计,需要重视对减压阀或减压孔板的合理设置及高效利用,促使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节流效果更加显著,实现对减压节流技术的科学应用,不断丰富建筑实践中的节水技术内涵。
3.3 其它方面的节水技术
为了得到切实可行的给排水设计方案,也需要对这些节水技术的应用加以思考:①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为了实现对雨水的高效利用,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则需要设计人员注重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对性能可靠的收集装置设置方面的思考,确保雨水利用效果良好性,给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效果增强、系统使用功能优化等更多保障;②真空节水技术。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完善过程中,通过对真空节水技术引入及应用方面的充分考虑,可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实现大气环境中空气的高效处理,进而达到大量高速水气混合的目的,從而形成一股带有气体的水源,满足建筑厨卫清洁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及真空节水技术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于真空节水技术应用中的节水效果显著,因此,在实现节水技术推广使用、提升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水平的过程中,应给予真空节水技术的引入及作用发挥更多思考。
4.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4.1 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
现阶段新能源的应用与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对其开发及应用方面的充分考虑,可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能耗问题科学处理提供技术保障。具体表现为:①重视太阳能、生物能等不同新能源的高效开发及科学应用,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降耗要求,进而使其节能设计水平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对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完成好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能耗问题处理工作;②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新能源开发及利用技术的引入及作用发挥,有利于实现这方面的节能设计目标,不断改善建筑给排水应用中的能耗状况,逐渐提升其节能水平,满足给排水节能设计方面的实际要求。同时,应提高对新能源开发及高效利用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确保其设计方案应用效果良好性。
4.2 重视消防系统的合理设置
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消防用水是否高效,体现着其设计水平,与给排水节能设计效果是否显著密切相关。因此,在优化建筑给排水设计、加强节能技术使用过程,需要对消防系统的合理设置进行深入思考。具体表现:①结合消防系统的功能特性及建筑整体布局情况,渗透好精细化及创新理念,完成好这类系统的设置工作,满足其合理设置方面的要求,为建筑消防用水中的节能水平提升打下基础,保持给排水系统良好的应用状况;②基于建筑消防系统的设置研究,也需要考虑给排水节能设计要求及实际情况,落实好相应的设计荷载,促使消防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4.3 其它方面的节能技术
在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时,也需要关注这些方面不同节能技术的配合使用:①加强变频技术使用,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成本经济性要求,增强其节能效果,并在二次增压的作用下,消除管网中的负压力,提高供水顺畅性,在技术层面上为给排水节能设计效果增强提供更多保障;②从耗能低的材料使用、节能型设备使用等方面入手,提高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利用效率,促使其节能设计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应用优势,满足现代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求;③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应对优质的管材、阀门使用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从而提升节水设备在给排水设计及应用中的利用价值,逐渐拓宽其设计工作思路。同时,应关注热水制备系统节能技术使用,保持水资源在给排水方面良好的利用状况,实现其节能设计目标,逐渐提升给排水系统在建筑实践中的节能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节水及节能的配合作用下,有利于提高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效率及质量,更好地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形势变化,保持节能型给排水应用中良好的功能特性。因此,在完善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细化其设计工作内容的过程中,应提高对节水技术使用的关注度,强化节能意识,落实好针对性强的设计工作,确保给排水节能设计状况良好性。
想要报考2021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的小伙伴,小编建议可提前填写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届时我们会及时提醒您2021年各地高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提醒,让您安心备考!
参考文献:
[1]刘文豪,马保顺.浅析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0(06):87.
[2]敖华军.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探析[J].居业,2020(02):30-31.
[3]张晓晖.节水节能技术标准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6):220-221.
[4]李少刚.节能减排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27.
[5]蒋浩.关于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地产,2019(14):57.
[6]殷宇微.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节水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04):55-56.
[7]胡阔畔.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标准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189.
[8]赖芬芬.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98.
以上内容是2020年高级经济师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论文: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和节能核心研究,小编为广大考生上传更多2020年各省高级经济师评审指导、论文文档,可点击“免费下载”按钮后进入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