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国家公务员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4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科目考试大纲(专业综合II)

|0·2014-08-25 14:37:44浏览0 收藏0
摘要 2014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科目专业综合II考试大纲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祝大家在环球网校学习愉快!

课程推荐: 面试资料免费送   省考面试OAO    事业单位   各省农信社招考辅导班 

2014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科目考试大纲(专业综合II)

  2014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

  专业综合II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目 录

  I. 考查目标……………………………………………………3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3

  III. 考查内容……………………………………………………4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25

  V. 参考书目……………………………………………………36

  I. 考查目标

  专业综合II考试包括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三部分,主要考查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从理论法学的角度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及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的表达能力。考生应能:

  1. 正确掌握和准确理解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原理。

  2. 正确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正确评价。

  3. 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综合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我国现实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 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学专业术语和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表达,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法理学 约60分

  中国宪法学 约50分

  中国法制史 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多项选择题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分析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III. 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法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学

  一、 法学的含义

  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二、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

  第二节 法理学

  一、 法理学的含义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法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法、法律的含义

  一、 “法”与“法律”的词义

  二、 当代中国“法”与“法律”的使用

  第二节 法的本质

  一、 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神意论;理性论;命令说;民族精神论;社会控制论。

  二、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 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所体现的意志也受经济以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

  一、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三、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四、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节 法的起源

  一、 法起源的主要原因

  法起源的经济原因;法起源的政治原因。

  二、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由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制定法;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发展到相对独立。

  第二节 法的演进

  一、 古代法

  奴隶制法严格保护奴隶主所有制,公开确认奴隶主贵族的等级特权;封建制法确认人身依附关系,维护专制王权。

  二、 资本主义法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和本质。

  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的区别。

  三、 社会主义法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本质。

  第三节 法律移植与继承

  一、 法律移植

  二、 法律继承

  第四章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第一节 法的作用

  一、 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的定义;法的作用的实质。

  二、 法的作用的分类

  法的规范作用;法的社会作用。

  三、 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四、 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二节 法的价值

  一、 法的价值的概念

  二、 法的主要价值

  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效率。

  三、 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

  第五章 法律制定

  第一节 法律制定的概念

  一、 法律制定的概念

  法律制定的定义;法律制定的特征。

  二、 立法权与立法体制

  立法权的概念;立法体制的概念;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第二节 法律制定的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

  法律制定的依据、权限、程序等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二、 科学性原则

  法律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

  三、 民主性原则

  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

  第三节 法律制定的程序

  一、 法律制定程序的概念

  二、 法律草案的提出

  三、 法律草案的审议

  四、 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

  五、 法律的公布

  第四节 法律效力

  一、 法律效力的概念

  二、 法律对人的效力

  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法律对中国人的效力;法律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

  三、 法律的空间效力

  法律的空间效力的概念;法律的域内效力;法律的域外效力。

  四、 法律的时间效力

  法律的时间效力的概念;法律生效的时间;法律效力终止的时间;法律的溯及力

  备考指导: 公务员考试真题下载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公务员面试备考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频道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职位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复习资料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公告

  2014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科目考试大纲(民法学)

 

课程推荐: 面试资料免费送   省考面试OAO    事业单位   各省农信社招考辅导班 

  第四节 宪法规范

  一、 宪法关系及其特点

  二、 宪法规范的特点

  第二章 宪法的变迁

  第一节 宪法制定

  一、 宪法制定概述

  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 中国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 宪法解释

  一、 宪法解释概述;

  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分类;宪法解释的体制。

  二、 中国宪法的解释。

  第三节 宪法修改

  一、 宪法修改概述

  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

  二、 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四节 违宪审查制度

  一、 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对象;违宪审查的模式;违宪审查的方式。

  二、 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内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国家性质

  一、 国家性质概述

  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 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爱国统一战线。

  三、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概念;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国家政策;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 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和内容;“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政权组织形式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 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三、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选举制度

  一、 选举制度概述

  选举制度的概念;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 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中国选举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三、 中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选举的组织;选举的程序;罢免、辞职和补选。

  第四节 政党制度

  一、 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政党与近代民主政治。

  二、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

  二、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法规定;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法律程序。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四、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五、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概念

  公民的概念,国籍的概念;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 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 平等权

  我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平等权的效力;平等权与合理差别。

  二、 政治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结社自由。

  三、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我国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四、 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五、 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财产权;文化教育权。

  六、 监督权

  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国家赔偿请求权。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 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 依法纳税

  第五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 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构的定义;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的历史发展;国家机构的体系。

  二、 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法治原则。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和工作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临时性委员会;调查委员会。

  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法律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特殊的身份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义务。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 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二、 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三、 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四节 国务院

  一、 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 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 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 国务院的职权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第六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 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和基本制度。

  二、 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

  三、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第七节 地方国家机关

  一、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会议制度。

  二、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领导体制;派出机关。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

  一、 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 立法概况

  禹刑;汤刑。

  三、 刑事立法

  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

  四、 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监狱。

  第二节 西周法律制度

  一、 立法概况

  “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吕刑》;九刑;周公制礼;礼与刑的关系;宗法制度。

  二、 刑事立法

  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 民事立法

  契约:质剂,傅别;婚姻: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七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

  四、 司法制度

  大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 春秋法律制度

  一、 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 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战国法律制度

  一、 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 《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 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秦朝法律制度

  一、 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云梦秦简;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

  二、 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

  三、 经济立法

  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 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制度;审判制度。

  第三节 汉朝法律制度

  一、 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约法三章”;《九章律》与“汉律六十篇”;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二、 刑事立法

  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三、 经济立法

  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 行政立法

  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 司法制度

  诉讼与审判;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一、 立法概况

  曹魏律;晋律;北魏律;北齐律;麟趾格;大统式。

  二、 刑事立法

  “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官当”;“重罪十条”;封建制五刑的初步形成。

  三、 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刑讯制度。

  第三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 立法概况

  《开皇律》;《大业律》。

  二、《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体例:十二篇,五百条;内容。

  第二节 唐朝法律制度

  一、 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唐六典》,《大中刑律统类》;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二、 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五刑制度;主要罪名。

  三、 民事立法

  民事行为能力;所有权;契约;婚姻家庭与继承。

  四、 行政立法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官吏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 经济立法

  土地立法;赋役立法;禁榷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 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告诉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法官责任制度。

 

  备考指导: 公务员考试真题下载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公务员面试备考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频道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职位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复习资料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公告

  2014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科目考试大纲(民法学)

 

课程推荐: 面试资料免费送   省考面试OAO    事业单位   各省农信社招考辅导班 

  1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自然资源中只能为国家所有的是

  A.山岭、戈壁 B.森林、草原 C.滩涂、荒地 D.水流、矿藏

  20.下列关于出版自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版自由是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

  B.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一种扩展形式

  C.目前,我国公民的出版自由是通过《出版法》加以规范的

  D.出版自由是世界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

  21.在我国,确定公民原始国籍所采取的原则是

  A.出生地主义 B.血统主义

  C.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 D.出生地主义为主、血统主义为辅

  22.下列政府行为中,侵犯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的是

  A.某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B.某市公安局在扫黄打非行动中,公布卖淫嫖娼人员的个人信息

  C.某县教育局在中学教师招考公告中设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标准

  D.某派出所在辖区内贴出标语“严厉打击某省籍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3.下列关于各级人大常委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

  B.调查委员会应当向产生它的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

  C.调查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一样,都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常设工作机构

  D.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议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2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的基层人民政府是

  A.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

  C.镇人民政府 D.乡人民政府

  2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制定村规民约的主体是

  A.村民委员会 B.村民会议 C.村民代表 D.村党支部

  26.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一宪法条文体现的宪法规范的特点是

  A.内容的政治性 B.立法的原则性

  C.效力的最高性 D.范围的广泛性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是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责任制原则

  C.法治原则 D.权力分立原则

  28.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依法联名提出议案、质询案

  B.有权获得其工作、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C.享有言论豁免权,在公开场合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D.为广泛听取民意,得设代表工作室并聘请代表助理

  29.下列思想家中,首次系统阐述主权学说的是

  A.洛克 B.博丹 C.霍布斯 D.卢梭

  3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机关是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下列职务中,某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某可以兼任的是

  A.公安局局长 B.人民法院院长

  C.大学校长 D.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32.春秋时期晋国正式公布成文法的标志是

  A.作竹刑 B.铸刑鼎 C.制法经 D.颁茆门法

  33.下列关于宋代司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行审、判分离的鞫谳分司制

  B.实行死刑监候案件复审的秋审制度

  C.《洗冤集录》是北宋时期司法检验的基本依据

  D.《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时期的刑事判词汇编

  34.汉代法律规定:“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这里所指涉的罪名是

  A.见知故纵 B.沈命 C.失阑 D.左道

  35.将《刑名》和《法例》合并为一篇,始创《名例律》的古代法典是

  A.泰始律 B.北魏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36.唐朝皇帝针对“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临时颁发的各种敕令,经过编录之后可上升为法律,这种法律形式称为

  A.令 B.式 C.例 D.格

  37.明孝宗弘治年间,有民人王五因犯盗罪被判流二千里。依照明代法律的规定,对于该案判决有权进行复核的司法机关是

  A.刑部 B.大理寺 C.御史台 D.通政使司

  38.《大清新刑律》规定的两种从刑是

  A.流刑和遣刑 B.没收和拘役

  C.褫夺公权和罚金 D.褫夺公权和没收

  3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总统制的政治体制

  B.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40.按照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的机关是

  A.国民大会 B.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C.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D.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41.独子兼祧制度创立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2.按照我国古代法律的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的行为属于“十恶”中“不孝”罪,对于这种行为唐律和明律均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有关唐律和明律对于该种行为量刑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律较明律为重 B.明律较唐律为重

  C.唐律与明律相同 D.唐律和明律视具体情节各有轻重

  43.为解决律与例之间轻重互异的矛盾,清康熙时期颁布《刑部现行则例》作为刑部审判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下列关于则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则例源于宋代,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法律形式

  B.则例主要规范的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办事规程

  C.则例是清朝的创造,在国家行政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D.作为刑事法规,则例主要分为一般则例和特别则例两类

  44.唐开元年间,某县衙捕获盗窃官物案犯张三和李四。经查明,该案系张三造意,李四随从。依据唐律的有关规定,张三被判处徒三年,则李四应判处的刑罚为

  A.徒三年 B.徒两年半 C.徒两年 D.杖一百

  45.下列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平等保障人权

  C.反对威吓报复,实行感化教育 D.定罪量刑上贯彻唯成分论

  二、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6.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律原则不预设假定条件或法律后果

  B.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C.法律原则可以协调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

  D.法律原则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裁判依据

  47.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包括

  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的调整方法

  C.法律的历史传统 D.法律的外部特征

  48.下列选项中,依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必须经过备案程序的法律文件有

  A.基本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49.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理由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规定可能是含糊和不确定的 B.法律规定可能出现空白或冲突

  C.法律规定可能和社会生活相脱节 D.人们对法律规定的理解有所差异

  50.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观,下列关于法的起源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起源于人们之间订立的社会契约

  B.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是法的起源的主要原因

  C.法的起源受到宗教、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D.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51.在我国,立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合宪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法制统一原则

  5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有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解释法律

  C.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政府主要官员

  D.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53.根据宪法的形式分类标准,美国宪法属于

  A.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 C.协定宪法 D.柔性宪法

  5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国务院性质和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A.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B.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

  55.根据我国宪法,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下列表述中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有

  A.适龄儿童应该接受义务教育,以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B.政府有责任尽力为公民接受教育提供条件,以满足公民个人发展的需要

  C.宪法的这一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对政府和个人没有任何约束力

  D.“希望工程”应当成为保障贫困儿童受教育权的主要方式

  5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取得外国国籍的华人可以回国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D.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7.下列关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该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效力低于宪法

  B.该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C.该法反映包括中国澳门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意志

  D.该法根据宪法制定,规定了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

  58.张某为69岁残疾人士,生活困难。国家工作人员王某因私人恩怨故意不给张某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张某在市长接待日言辞激烈地指责了王某的错误行为,并就如何完善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关机关根据市长的指示,在调查属实后,向张某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张某得以实现的宪法权利包括

  A.发展权 B.物质帮助权

  C.劳动权 D.批评建议权

  59.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在间接选举中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主体包括

  A.各政党 B.各人民团体

  C.选民10人以上联名 D.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

  60.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令 B.条例 C.律 D.科

  61.为使法律概念更加规范和准确,为《晋律》作注的律学家有

  A.张斐 B.陈群 C.杜预 D.长孙无忌

  62.北洋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

  A.行政诉讼相对独立

  B.县知事兼理司法审判权

  C.广泛引用判例和解释例

  D.普通法院原则上实行四级三审制

  63.唐律的篇目中包括

  A.户婚 B.贼盗

  C.杂律 D.捕断

  备考指导: 公务员考试真题下载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公务员面试备考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频道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职位表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