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继豆腐脑该吃甜的还是咸的,西红柿炒蛋放不放糖等争论之后,南北网友就吃桃子要不要削皮掀起了一场口水战。(7月28日《扬子晚报》)
对于“吃桃削不削皮”引发的口水战,我们固然可以一笑了之,但理性探究这场口水战背后的社会心理成因,我们也获得一定的启发。
首先,吃桃这事儿人人都经历过,有切身体会,也就都拥有对“削不削皮”的发言权;既然人人有话可说,这一话题注定不会曲高和寡。更何况,在具有狂欢化倾向的网络世界里,严肃主题被消解殆尽,无厘头大行其道,有网络这样适宜的平台与“战场”,话题发酵速度自然极其可观。
其次,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的喜好是主流的、与多数人一致的,一旦发现自己看来理所当然之事却在他人眼中并非如此,难免莫名惊诧。
再次,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愿意将自己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强调该群体内部的一致和与群体外的差异,以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因此,尽管也有网友认为桃子“削不削皮”与南北方饮食习惯无直接关系,“削不削皮”的讨论还是迅速按照地域分化出南北两个阵营。
从“吃桃削不削皮”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和谐的争执,往往缘于人们选择性知觉带来的认同偏差。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过分强调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有意无意间忽视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努力跳出思维的局限,多一些对异见的理解与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吃桃削不削皮”这样的论战不妨再多一些――这样的讨论越多,我们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力就越强,对彼此的理解也就越深。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