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等原因,中国教育在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局部的过度教育。所谓“过度教育”是指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大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比如说大学生掏粪工、研究生清洁工等,反之则是“教育不足”,比较典型的就是山区代课教师。
有评论认为,过度教育既是一种市场作用的结果,也是中国成功文化孕育的产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过度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公平、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在一个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中,成功将不再只有唯一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成功。
据媒体报道,哈尔滨市招聘457名清洁工,引来一万多人报名,其中3000多人有本科学历,25人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如此吸引眼球的原因仅仅在于此次招聘的岗位是事业编制。
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掷出这个热点话题,拍案问道:“这到底为什么?”
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的宋晓梧,曾经调研过多个地区教育的状况。在他看来,“这不是高等教育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并将一大部分的原因归结为当下扭曲的劳动力市场。他说,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对于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哪里劳动报酬高就去哪里”。
宋晓梧以自己的研究生为例,从1995年开始,他所带的研究生基本都是县城里成长起来的,但毕业后,却没有一个人回到县城,乃至所在的市。他说,对那些读了硕士、博士的学生来说,更是想方设法要留在北京、上海;而在这些大城市中,并非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能吸引这些学生。他们中的多数人还是想去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所谓的事业单位。
当天出炉的报告对此作了明确调查:大学毕业生区域和行业配置不均衡。一是城乡之间的分布差异。数据显示,2002年~2009年期间,在城镇就业的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占全部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从业人员的比例始终维持在88%左右,只有12%左右的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从业人员选择在乡村就业,而8年间这一格局并没有明显变化。另外,区域之间同样存在分布差异,有超过50%的大学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学历的提升,这种集中现象更加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中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该报告的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引用“过度教育”的概念更为形象地解释了这种现象。他说,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与他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过度教育,换言之,就是受教育者拥有的教育和技能水平超出其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而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出现了所谓的教育不足。
根据这份报告,在北京,以用人单位评判为标准估算出的过度教育发生率为47.61%,以个人判断为标准估算出的过度教育发生率为54.92%;从行业层次看,过度教育发生率偏高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从地区看,东部和中部的过度教育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