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背景链接】
近几年来,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医务人才比较匮乏,导致这些地区群众“看病难”的矛盾仍然突出。据估算,我国每年培养数十万名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穿上白大褂,不少在职医生也在转行,基层医生流失严重。
【标准表述】
现在,相当多的病人愿意到大医院看病,这是由于基层医疗卫生的人员缺乏和质量不到位,功能不完善。现在国家投入主要花在大城市大医院和中小城市的大医院,而基层的医疗机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事实上,老百姓一个普通的感冒,本来完全可以在基层解决,但实际又不能够在基层解决,这是医患双方的问题。
[原因]
其一,基层人才短缺。按照国家计划,到2015年要为城乡基层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目前只有7.8万,且大部分是转岗培养的。据调查,每千人拥有的乡镇卫生院编制人数或者村卫生院人数在西部地区指数大概是0.91和0.95,全国是1.18,中部地区达到了1.12。以千人为单位,不论农村人口拥有的乡卫生院的数量、还是每千人农村人口拥有的村医的数量,西部地区卫生人员的短缺情况都非常严重。其中,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带来的不信任感是很多医科毕业生“弃医”的重要原因。
其二,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严重失调。有不少村医只达到中专学历,其余的都是非医学专业出身,基层卫生机构不仅仅是人才短缺,功能不完善,医疗人员学历低、医疗质量差等,加剧了老百姓看病难。
其三,定向生不愿下基层。学医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大、培养学生国家投入大,医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尤其艰辛。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工作超负荷,劳动超强度,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谈恋爱,这是我国医生们的普遍现状。与医生工作强度形成反差的是其正常收入并不算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更少。定向生们最关心的就是将来到了基层能够拿多少钱、有没有编制、将来的晋升能否解决。这是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但正是因为对编制、待遇、晋升等问题的不确定,导致他们到基层就业的方向十分不放心。
[措施]
因此,我们建议:
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好相关政策,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国家应鼓励医科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实行发达地区城市医生到欠发达地区挂职就医制度;合理确定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比例,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使公共财政投入更多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合理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能力的建设。要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培养适宜人才,留住合格人才,使更多的病人在基层医院解决一般疾病。
此外,还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因为医术是个人术,因为他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所以医学不仅仅是你有一个技术的问题。一个医生虽然有了技术,但若没有一个好的医德,没有责任心,没有对病人最起码的尊重和爱,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学医的学生更富有仁爱之心,有良好的医德,去服务于基层老百姓,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