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中国的城镇化之路该如何走?截至5日,围绕城镇化相关主题,仅民主党派中央和各界全国政协委员已提出111件相关提案。城镇化战略2001年写入国家五年计划纲要。在中国上下对推进城镇化的热度前所未有地高涨时,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力图用更理性的方式为城镇化发展“问路”。
据统计,中国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超过50%,但仍有约2.7亿人虽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没有实现从农民、农民工向市民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导致出现了“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委孙贵宝直言,很多地方城镇空间大量扩张,但支撑城镇化空间扩张的产业和消费能力没有发展起来;一些地方城镇化趋向“贵族化”,片面追求高楼、广场、奢侈、超前的城镇化现象,造成资源大量占用和浪费。
对此,出生于农村的全国政协委员、众环海华专业服务集团总裁石文先认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决不能简单理解为“造城”。要避免有城无市,需要产业支撑,否则无法发展,也没有人气。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表示,中国城镇化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就要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尽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何健由此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将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布局,各省市也可以将各自管辖的企业进行一个分散布局,不仅能够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等发展,还能就地吸纳农民工就业,减少农民工城镇化成本,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
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城镇,形成产业集聚为城镇持续“造血”,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此次带来的建议。这位将自己园区扎根在城镇的企业家认为,成熟且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城镇,不仅可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安居乐业的问题,还可以改善地方财政。
“城镇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产业布局和就业机会。”对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化发展持认可态度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泓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产业可为城镇化发展注入活力,但每个城镇在产业布局时要结合自己及邻近区域的特点合理布局,不要千城一面,盲目模仿。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提出,要把发展特色经济与建设特色城镇、把建设农业产业化与培育支柱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扶持一二个重点产业和若干龙头企业,形成小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推动小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如何避免“空城”、“鬼城”现象?“如何避免失地农民再度返贫”……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城镇化这一热话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最后,预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