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雾霾、地下水污染、“癌症村”……密集出现的污染事件,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提高罚款数额等,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新华社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提议,何不做个黑色GDP排行榜,让污染大户时刻警醒?
有效遏制污染势头,制度设计确需跟进。这其中,提高环境监管的法律层级和在行政决策体系中的权重,固然是应有之义。但是,更需要治理环境恶化的内在驱动层面。众所周知,粗放式、有时是粗暴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环境恶化的最大推手。据新华社报道,有海外媒体评价称,这样的快速GDP增长是“有毒的增长”。“有毒的增长”为害已久,公众知道,地方政府何尝不知晓。做个黑色GDP排行榜有用吗?从现实看,确有其作用。
经济增长去不了毒性,与环保习惯于在“内部”、在体制内推进有关,而体制内力量并不能解决矛盾。从地方利益角度说,通常越是排放大户,越是地方经济不得不依赖的支柱。地方GDP的增长和税收的增加,都需要这些企业支持。这种矛盾,一时半会儿很难化解。
即使进一步提高政绩考核中环保项目的权重,也总要面对发展服从环境还是环境服务发展的两难问题;从环保监管角度说,无论是基层环保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常常面临权限不够带来的矛盾。环保局长需要听从地方领导的指示,“配合”地方建设,也常有心无力。而地方政府领导即使有心监管,也需要看排放大户的“身份”。一些驻地国企,近来成了环境污染大户,固然与地方需要其提供税收有关,但是,驻地国企“行政级别”高过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管不起也管不了,也是原因之一。
解决这些矛盾,当然需要环保监管机制的理顺,需要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调整,但是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这需要时间。而严重的环境污染,留出来的时间窗口已越来越短。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量的监管力量。做个黑色GDP排行榜,就是一种引进渠道。让榜单发挥作用,需要由第三方完成,而非体制内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这意味着引进社会监督力量,新的监督力量,有助于帮助政府增强监管力度,有助于揭开排放大户的盖子,对于公众本身也能起到科普作用。
公众用脚投票,最能反映政绩,最能折射企业的社会道德程度。黑色GDP排行榜,如果真正赋予公众的投票权利,真正做到了客观权威,就能够与制度建设一样,起到强有力的规范作用。这正是当下治理污染最该加码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