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考试动态|报考指南|备考资料|历年试题|在线答疑|在线模考|备考经验|考试用书|公务员论坛
艺术品拍卖缩水严重现隐忧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艺术品交易总额达2108亿元。相较2011年亿元级拍品扎堆现象,2012年参与春秋拍的拍卖公司明显减少。经历连年的高速增长后,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出现回调势头。
2012年12月7日,保利秋季专场拍卖会在京落幕。保利、嘉德两大拍卖公司秋拍成交23.1亿元和17.45亿元,较2011年同期均下降超过50%。作为风向标的千万级拍品也已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保利秋拍过千万元拍品多达83件,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35件。
拍卖总成交额萎缩的同时,“重现市场”的“熟货”也罕见遇冷,一些重量级拍品行情蒸发数千万。清乾隆《张照书韩愈石鼓歌》卷在2012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以7010万港元(含佣金)落槌,同件作品在2010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创下9026万港元成交记录,行情下跌两千多万港元。
北京市工商联收藏品行业商会秘书长陈鹏认为,眼下艺术品行情趋冷,市场已进入调整期。由于前期艺术品行情走高,一些投资者往往不关注收藏品本身,而是只专注于艺术品的收益。艺术品市场不仅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炒作性资金获利离场,以及衍生品的杠杆作用,均是行情大起大落的推手。
此外,一些艺术品投资品种已在上演“跌停秀”。2011年,天津文交所推出国内首批份额化美术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当年盘中一度窜至18.7元/份和18.5元/份。按照该文交所行情披露,截至2012年12月7日收盘,“黄河咆哮”和“燕塞秋”报于1.25元/份和1.44元/份,缩水超过90%。
数据显示,目前未到期艺术品信托基金已突破50支,其中逾20支将于2013年兑付。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认为,艺术品作为独占实物,进行份额化拆分等金融化后无法完成交割,面临着投机风险。随着传统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遇冷,衍生的投资品种可能遭遇兑付压力。
交易规范缺失阻碍市场发展
商务部、国家文物局等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前几年我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2011年增长率均超过50%。老师认为,当前的行情趋冷是一次理性回归。然而,保真纠纷、鉴定争议、结算困难及投资品种资金存管等规范缺失,已影响到投资者信心和市场进一步发展。
首先,作为所谓的行业惯例,“拍卖不保真”为“拍假”留下了空间。张晖明认为,我国投资品市场仍处于市场整合阶段,尤其是艺术品门类繁多,涉及多种交易主体,渠道和定价机制较为混乱,主要表现在加工、购买、受让等流转过程中,买方的定价缺乏透明的运行机制,所征集的货品、拍品来源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