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2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高考引发的公平思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中国人的大事。2012年高考已然结束,可是围着高考的话题并没有降温。其中有两条新闻让众多网友唏嘘感叹,一条是“上海一名考生迟到2分钟被拒入场,母亲下跪求情无济于事”;另一条是“湖南一处高考点提前4分多钟收卷,影响千余名考生”。今年的高考被誉为“史上最严”高考,为啥也出这么多怪事?
对于第一个事件,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应“法”外容情:给莘莘学子一个机会。也有持肯定态度,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生迟到超过法定时间是不能入场的。同情归同情,制度归制度。对于第二个事件,公众的态度则趋向一致。
在当下,高考尽管被人诟病,但它依然是选拔人才最为公平的方式。也因为此,一年又一年多少人寄望于“一考定终身”,也正因为此“高考”成了一个内涵如此丰富的词,连外媒今年都将汉语“高考”二字直接写入报道,“高考”已然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负载了很多的期待。那么,一场考试能承受社会公平之期待吗?
事件分析
高考在人才选拔效率方面当然仍存在很多缺陷。有的是难以解决的,譬如“临场发挥”的偶然性问题。曾经在北京、安徽等地试验过,把“一考定终身”变为“两考定终身”,结果社会成本太高,只好放弃。有的需要通过一些辅助性的制度进行“平衡”,譬如像钱钟书那样数学考鸭蛋的“偏才怪才”容易落榜的问题。这些年,以“不让钱钟书落榜”的名义出台的保送、加分政策已经非常多了,只是大多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味儿。
也有的问题,是本来有办法化解,但就是不干的,譬如备受诟病的“大作家不会答语文卷”的问题。其实,在恢复高考之初,考生的语文成绩与其实际的语文能力基本相符。问题出在后来引进了美国的标准化考试。客观地说,把语文分为词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补全短文、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等等几大块,统统变成“四选一”的选择题,从考试技术上是一大创造,对于英语这种语言本身也非常合适。参加过类似标准化考试的人都知道,英语卷子的正确答案,确确实实是唯一的。但汉语与生俱来的模糊性,决定了它没法儿用这种办法考试。在“四选一”的备选答案中,往往存在模棱两可、甚至“三可”“四可”的空间。并且,越是平常阅读量大、实际语文水平高的考生,越觉得好几个答案都各有其道理但道理都不充分,因而无所适从!
问题反思
从一方面看,高考制度为绝大多数人公认的优点,是比较公平。民众的普遍呼声,是“怎么改也不要改了公平”。周其凤能从一个穷山沟里的孩子考上北大,步行三天到长沙坐火车来北京,一直到后来担任北大校长,靠的是高考制度。朱清时当年进中国科大读书,也是凭分数考进去的。
从另一方面看,高考虽然是人生一个重要站点,但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高考与人生幸福、成败并没有“由此及彼”的直接关联,所以家长(微博)和学生不妨看淡一点。高考之后,在孩子人生道路上还会有许许多多机会,许许多多选择,把握好了,依然能够在人生长跑中赢得“加分”。
2013国家公务员网络辅导火热招生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