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落下帷幕,为满足广大考生答疑需求,权威老师现在将从给定材料、作答要求两个方面对这套真题进行解读。
一、给定材料
(一)材料主题
本次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主题为“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是近一年来我国的大热话题。无论是材料中重点叙述的上海火灾事件,还是市民出行的诸多问题,都是处在近年来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焦点问题,与以往国考“规避过热话题”的命题手法略有不同。
但此次考查的公共安全主题的重点并非人们往常谈到的“健全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或“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而是着重强调提高防灾减灾的预见性。考生要从加强预见性、科学规划管理,建设安全文化,增强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入手,联系材料5的哲学思考,明确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安全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基本原则渗透到答题当中。
材料中大量采用了学者观点等理论论据,其中材料1中的部分内容就出自于《中国城市安全警告》一书,理论性较强并且内含解题的核心原则和对策措施,考生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答题的关键信息。
(二)材料大意
给定材料总共5则,材料大意如下:
编辑推荐:
二、作答要求
(一)试题结构
从试题结构上看,考查目标非常明确清晰,第一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贯彻执行能力,第三题对应解决问题能力,第四题对应文字表达能力。
作答要包括四道题,第一题内含两道小题,列举如下:
编辑推荐:
(二)作答思路
第一大题第一小题
第一小题要求解释材料中“技防”“人防”的内涵,考生在作答时将“人防”和“技防”分开阐释为宜。通过阅读材料2可得出“技防”的中心含义,即通过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套上的防范设施,之后的段落提及了“技防”的不同方面,如给城市打造“金刚罩”,地铁、隧道等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软硬件配备,阀门、灭火器、消防栓等各种防灾装备。资料2第二自然段首先出现了“人防”这个词,包含的内容包括H博士提及的人为的保养维护、熟练操作,C研究院和Y博士的指出的灾难发生时人重在如何利用各种防灾装备,而最后三段可归结出在安全设备安装过程中隐藏的人为隐患。
第一大题第二小题
第二小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具体表现不需要考生做过分延伸,只需将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出来即可。材料3第三自然段对“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有明确的解释,考生要可根据解释,从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无法有效发挥现代化紧急救援作用、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安全设施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监督不足等方面提炼答案要点。
第二题
本题题目要求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安全文化理念”可以借鉴“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的相关内容。“增强安全意识”也是“人防”理念的体现,这里需要考生结合这一理念,就如何通过这次“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内容方面。“日常安全须知”考生可以挖掘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项,例如安全用电、防火常识、灭火器的使用等,注意既然是“须知”,内容一定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题
本题作答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概括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二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根据给定资料4,考生可以从市民甲、乙、丙三个人的信件中总结出市民出行的主要问题:公交车站点太密、过街设施使用率低、公交车停靠站点缺乏统一性、城郊结合部的住宅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长期存在四方面问题,并由此推导出对策――完善交通规划实施与管理体系、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统一公交车停靠站点和在环线附近的轨道交通站点设置一些公交短驳等。
第四题
本题是一道要求自拟题目的文章写作题,仍然是从一段具有较强理论色彩的论述引出话题的,去年的话题为“失根危机”,今年的话题则为“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对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阐释学者、哲学家的论述为全文立意、论证的起点,需要遵循“内涵阐释――关系分析(学者言论与文章主题、问题与原因、原因与对策的关系)――对策阐述”的结构框架,结合城市人为事故与自然灾害两方面的事例,对“塞内加哲学思考”中蕴含的忧患意识、敬畏自然、尊重规律、在正确认识灾难的基础上减轻灾难等思想进行有条理的揭示,并结合国内外的正反面经验教训,有理有据地提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和依法监督管理等对策措施。
立意上,一定要把握住“哲学思考”的实质,有一定的哲学高度,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做到顺应规律、顺应自然,科学规划、统筹管理防灾减灾工作;一定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代价加大投入,确保法律制度严密有效、技术支撑坚强有力、建设质量合格过硬;一定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编辑推荐: